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高分辨率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下的城市与社区体检:方法与案例

    黄昕;李家艺;敦力民;姜雨微;彭敏;宋宜泓;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地理信息数据,从遥感和地理信息的角度设计了可行的城市体检和社区宜居评估方案,从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安全韧性、城市活力等多个层面对沈阳市开展评估。研究表明,沈阳市在生态宜居、交通便捷、安全韧性和城市管理方面尚需努力,在生活舒适度和城市活力中评价良好。该研究旨在缓解城市病,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以期为管理者对城市进行智能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指导。

    2023年05期 v.48;No.22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技术研究

  • 基于GNSS轨迹的消防车活动识别与特征分析

    周洋;曹俊杰;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特种服务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安装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实时记录车辆位置,产生了大规模的定位轨迹数据。目前,消防日志的记录往往依赖人工。大规模的车辆轨迹数据一方面可以补充人工日志无法记录的行车路线、救援时长等信息,另一方面也为消防日志的自动生成提供了可能。基于长时间的消防车GNSS定位数据,提出了消防车的“出警-停留-返回”行为活动链生成方法,识别消防车的出警及停留救援行为,并通过微博发布的消息文本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分析城市消防救援活动的时空特征。所提出的方法和框架为以消防车为代表的特种车的典型活动提取与分析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2023年05期 v.48;No.22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台风期间GNSS-PWV与降雨量的相关性探究——以上海市为例

    王钦;姚宜斌;刘晨;许超钤;

    基于上海市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系统中10个基准站2021-09-10—2021-09-14的观测数据,采用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探究了台风“灿都”期间PWV与实际降雨量的时空交互特征。结果表明,PWV含量与降雨量显著相关,即PWV在降雨发生前激增,降雨期间保持稳定,降雨完成后回落至原水平。此外,PWV的空间演变还可揭示台风影响期间的水汽输送路径。上述特征证明,实时PWV有预警极端降雨的潜力,未来可在CORS系统部署降雨预警模块,进一步拓宽其服务领域。

    2023年05期 v.48;No.22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Robomaster EP的单目视觉水准视距测量方法

    曹泽强;陈文宇;洪琼;周立;

    为解决在传统水准视距测量过程中,使用步测法、测绳或上下丝读数法等过于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在传统测绘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Robomaster EP编程机器人的单目视觉水准视距测量方法,并进行多组实验,研究观测距离、机器人移动速率和摄像机俯仰角对测距精度的影响。首先使用张正友标定法对机器人的摄像机进行标定,获得内参数矩阵;然后调用Opencv函数库对视觉标签图像进行处理,并结合小孔成像模型测算视距;最后研究观测距离和摄像机俯仰角等对机器人测距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厘米级,可满足不同等级水准视距限差要求。在一定观测距离范围内,机器人测距精度大致与观测距离成正相关,与机器人移动速率成负相关,且误差率可控制在±4%之内;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应尽量将机器人摄像机的俯仰角设置在[-7°,+13°]间,这样可获得较好的测距精度。

    2023年05期 v.48;No.22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智能终端加速度传感器观测的地震信号分离方法研究

    刘耕;胡星辉;王彬冰;余望成;方荣新;

    针对手机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对其中的地震信号与人类活动信号进行分离。基于Kobe大地震数据与采集到的人类活动数据,对传感器采集到的真实数据进行仿真。在信号频谱图中对每一个频谱分量进行阈值分离,最终得到与原始地震信号相关系数为0.770 2的复原信号结果。后续还对不同阈值以及不同强度的人类活动信号对分离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存在最优阈值使得分离结果最优。为后续基于智能终端的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地震信号分离的有效方法。

    2023年05期 v.48;No.22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坐标域的恒星日滤波法及其在北斗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谢秉辰;胡志刚;

    首先分析了卫星定位误差随时间序列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获得精确的卫星回归周期,利用恒星日滤波法精确提取多路径相关的周期性误差序列,经小波分解对多路径误差进行降噪处理后,进一步将该系统性变化趋势作为误差补偿项将相邻周期的定位结果进行叠加,从而消除周期性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测北斗变形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东、北、高程方向上的精度可分别提高约32%、54%和45%。

    2023年05期 v.48;No.22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近30年卫星测高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1—2020)

    杨磊;徐永生;周兴华;

    利用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收录的1991—2020年卫星测高相关主题文献,梳理国内外卫星测高领域的研究线索和动态趋势,分析文献数量、发文期刊、研究机构和国家、作者、关键词信息,并对比了国内外研究差异,以全面了解卫星测高领域的整体发展特征和研究前沿,为中国的卫星测高研究以及相关卫星任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8;No.22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时序InSAR的上海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李佳豪;周吕;陈冠宇;罗洁;杨飞;黄玲;

    基于2018-06—2019-10期间的17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技术研究了上海市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特征,获得了上海市该时间段内的平均沉降速率场、沉降时间序列及累计沉降量,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特征与降水量、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上海市不均匀沉降明显,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位于松江区邱泾村,沉降速率范围为-18.3~-14.2 mm/a;此外,金山区南星桥附近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3 mm。(2)上海市北部出现大范围沉降,地区平均沉降速率在-11~-4 mm/a间。西部及西南部也出现大范围沉降现象,并出现明显的沉降漏斗,沉降较为严重,而东部地区地面呈现抬升现象。(3)研究区域地面沉降的季节性变化与降水量有关;城市化进程与地面沉降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2023年05期 v.48;No.22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点云数据的矿洞剥离量监测

    徐辛超;田飞飞;刘明岳;赵红喜;

    矿物剥离量监测在工程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关于复杂不规则矿洞剥离量的研究较少。因此,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首先用投影法和切片法对模拟矿洞和真实矿洞进行了体积计算实验,得出了投影法对于复杂不规则矿洞体积计算更具有鲁棒性的结论;然后对两期点云数据进行配准,确定其相对位置,并在投影法的基础上,采用相邻两期矿洞体积作差的间接计算方法和对矿石剥离体单独建模的直接计算方法来对真实矿洞点云进行剥离量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理论值相比,模拟矿洞点云的体积误差可以控制在0.890%,真实矿洞中的剥离量相对误差可以不超过1.58%,外业工作时间也有效减少。

    2023年05期 v.48;No.22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分七号卫星影像几何定位平面精度初步验证

    储光涵;纪松;董杨;程挺;宋佳璇;

    高分七号(Gaofen-7,GF-7)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主要目的是实现1∶10 000比例尺精确测图工作,因此对其影像产品的直接定位精度进行验证至关重要。选用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卫星影像,以野外实测GPS点和高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作为控制数据,通过有理多项式模型对GF-7卫星影像平面直接定位精度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河南登封地区、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三景单张影像平面直接定位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10.75 m、5.76 m和6.47 m;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江苏盐城地区及德国波鸿地区的立体影像平面定位RMSE分别为6.15 m、7.66 m和4.37 m。研究工作可为后续GF-7的精度校正和影像产品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8;No.227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点云自动配准方法

    代许松;花向红;任志忠;陶武勇;赵不钒;李琪琪;

    点云配准是点云数据处理中比较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处理结果。经典的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需要目标点云与源点云之间有良好的初始姿态,否则会遇到局部最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点云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通过边长相等和面积相等来构造全等三角形,找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对应点,建立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对应关系和转换参数最优估计,完成粗配准,再结合ICP算法进行精配准,实现点云的自动配准。结果表明,与四点一致集(4-points congruent sets,4PCS)配准算法和ICP算法的结合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有效改善ICP算法对初值依赖的问题,并且配准精度有一定提升。

    2023年05期 v.48;No.22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点云特征选择的电力线提取方法

    黄一鸣;赖旭东;张尔严;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机载LiDAR不受天气影响且能在复杂地理条件下工作,已成为电力巡检的重要方法。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电力线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首先利用电力线悬空的特性,得到非电力线点和电力线候选点;然后构建多类型、多邻域、多尺度的点云特征;再将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结合起来进行特征选择,根据选择出的特征子集提取电力线。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精度和效率都比较高。

    2023年05期 v.48;No.227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安全壳裂缝识别

    徐亚明;虞剑;

    针对安全壳裂缝识别问题,引入迁移学习方法来提高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效率。分析了各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基于迁移学习的安全壳裂缝识别中的效果。分别利用在ImageNet上预训练好的AlexNet、VGGNet、Inception V3模型进行迁移学习,并用小样本数据集对这3种模型进行重新训练。结果表明,与重新训练的模型相比,迁移学习在减少了训练时间的同时还提升了分类任务的性能,其中,利用Inception V3预训练的权重参数进行迁移学习时表现最好,准确率可达97.16%。

    2023年05期 v.48;No.227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ZooKeeper的遥感影像金字塔分布式构建方法

    张瑜;张鹏林;

    随着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量急剧增长,这一现象导致传统的单机集中式处理方法无法完成遥感影像高效处理、存储的任务。针对这个问题,基于遥感影像瓦片金字塔(简称影像金字塔)模型,研究了基于分布式服务ZooKeeper的影像金字塔分布式构建方法及过程,基于ZooKeeper和MongoDB实现了影像金字塔的分布式并行构建、存储和检索。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单机影像金字塔构建方法,影像金字塔分布式构建方法的性能和计算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2023年05期 v.48;No.22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MSER的遥感影像盲水印算法

    秦如贞;张黎明;

    实用的遥感影像水印算法对多项指标要求较高,在平衡多项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抗几何攻击遥感影像盲水印算法。首先,提取影像中分布均匀且互不重叠的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并将不规则的MSER拟合为最小矩形区域;以矩形区域的不变质心为圆心,构造不超过该矩形的圆形区域作为特征区域;然后,对特征区域进行基于矩的归一化处理,并对归一化特征区域实施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运用量化嵌入规则将水印嵌入小波变换后的低频系数;最后,依次进行逆小波变换、水印嵌入前后的差值图像反归一化,将反归一化差值图像加性嵌入圆形特征区域,完成水印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水印具有良好的不可感知性;在对含水印的遥感影像进行不同程度的旋转攻击后,提取的水印与原水印相关系数均高于0.85;在平移、缩放、裁剪、加噪、滤波等常规水印攻击实验与组合攻击实验中,提取的水印与原水印相关系数均高于0.9;水印提取过程无需原始影像参与,属于盲水印算法。

    2023年05期 v.48;No.227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杆状地物分类研究

    李佳佳;李永强;杨亚伦;

    针对城市道路场景中杆状地物分类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杆状地物的有效分类。利用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滤除车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获取的地面点云,基于二值图像法实现点云数据分割并提取杆状地物样本,对点云数据进行归一化、下采样等处理,并将杆状地物样本按7∶3的比例制作训练集与测试集。通过改进的Point Net增强点云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将数据集送入改进的Point Net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改进的Point Net的杆状地物分类精度为98.4%,比Point Net提高了1.8%。之后,将样本点云数量分别采样为1 024、512、256、128,并制作成数据集送入网络进行训练,结果验证了该网络对杆状地物分类的鲁棒性。

    2023年05期 v.48;No.22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遥感监测与分析

    白穆;王馨爽;孟小亮;耿伟;孙鑫;

    以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湿地遥感分类系统,采用面向对象与人机交互相结合的精细化湿地分类方法提取保护区内两期湿地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获取保护区内精准的人为用地信息,分析湿地资源变化及人为扰动双重影响下的湿地保护成效,构建地理信息数据支撑下的退耕还湿空间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分类规则时引入最优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ptimiz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OSAVI),与典型波段信息进行组合和优化,能显著提高沼泽湿地和自然水体的提取精度;(2)2015—2020年,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共增加1.41 km2,主要增加的湿地类型是河流,人为用地面积共减少0.42 km2,人类活动影响指数减少5.3%,人为因素导致的湿地缩减和恢复面积分别为1.51 km2和4.54 km2,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下的黄河湿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3)依据空间决策分析结果确定了高、中、低优先等级区域,有利于科学有序地开展退耕还湿工作。

    2023年05期 v.48;No.227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Google Earth Engine支持下的青海湖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杨璟;丁明涛;李振洪;杨元德;穆文龙;王春青;孙茂军;王佳彤;

    由于传统长时序水体提取方法速度慢、效率低,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法对青海湖开展水体提取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GEE平台在长时序水体提取分析上有高效率、高性能、低消耗、低成本的特点;(2)针对地形环境简单的青海湖区域,NDWI方法的提取效果最好,精度最高,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47%和0.84;(3)NDWI提取结果显示,1999—2019年青海湖面积呈现先减后增趋势,2004年面积最小,空间上面积变化主要体现在鸟岛、沙柳河、沙岛湖及海晏湾区域;(4)1999—2019年青海湖水量平衡收支为正,共增加15.33 km3;(5)降水的增加和蒸发的减少是导致青海湖水量增加的决定性因子。GEE平台的水体长期变化监测能力有望为内陆湖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支撑。

    2023年05期 v.48;No.227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双层组合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方法

    曾鹏;喻宏伟;余雅滢;刘明勇;郑果;黄亮;

    当前土地利用分类样本标签的时效性和样本内部特征对象复合性、分类间界限模糊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平衡性使得国土资源调查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自动化难度大、精度低。因此,提出一种双层组合神经网络用于土地利用自动分类。首先,利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矢量数据裁切影像,生成并标记具有明确土地利用类别边界的标签样本,构建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标准的城市遥感影像数据集;然后,组合U-Net的跳跃连接和DenseASPP的密集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对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和抽象空间信息进行聚合,消除类不平衡现象,提升自动分类精度。在自建数据集和ISPRS Vaihingen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将所提方法与U-Net、DenseASPP和Deeplabv3三种典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比较。在两种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分类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5.90%和89.63%;F1值分别为74.68%和86.56%,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分别为72.21%和82.23%,其语义分类结果皆优于所比较的方法。总的来说,所提方法提升了土地利用机器学习分类精度。

    2023年05期 v.48;No.227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的IFM-NSGAⅢ模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周玲慧;王海军;曾浩然;

    提出改进的信息反馈模型-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nformation feedback model-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IFM-NSGAⅢ),并将其用于土地利用优化:在NSGAⅢ基础上耦合IFM以实现多个目标的平衡。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转换成本、不相容性、紧凑性共5个优化目标,检验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模式满足不同发展需求,在生态效益优先的模式1中,与现状相比,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提升了0.10%和6.24%。

    2023年05期 v.48;No.227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道路质量检测方法

    周宝定;秦铭;喻海斌;

    目前,道路质量检测主要通过专业的道路质量检测车完成,精度高,但成本昂贵、检测周期长、普适性差。智能手机内置了大量传感器,能够收集用户及其周围的数据信息,具有成本低廉、普适性好等优点,在许多道路检测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道路质量检测方法。首先,以道路质量检测车为承载平台,利用智能手机采集路面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数据,利用检测车采集路面质量的真值数据;然后,提取手机加速度和角速度等数据的特征值并标注真值标签;最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道路质量进行分类并构建合适的模型。以湖北省武汉市和四川省达州市共计173 km的道路的数据为例,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道路质量的有效分类,其中,每隔10 m记录一次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时,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数据的分类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89.4%和88.9%。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的道路类别下均能有效检测道路质量。

    2023年05期 v.48;No.227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顾及地理环境的船舶行为识别研究

    周慧君;

    海洋地理环境时刻影响着航船的轨迹与行为,然而目前在海洋地理环境中利用轨迹对航船进行行为识别的方法却十分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地理环境的船舶行为识别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航船轨迹本身的运动特性,且构建了船舶航行中所处的实时海洋环境,并将其转化为轨迹的地理环境语义,运用到船舶行为识别中。首先,根据船舶航行轨迹,利用海洋观测数据构建时空地理环境;然后,结合轨迹本身运动特征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船舶行为识别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思想对模型进行改进;最后,利用真实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对模型的识别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考虑航船所处的海洋地理环境可以有效提升对船舶行为识别的准确度,且所提模型比现有模型识别能力好。

    2023年05期 v.48;No.227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众源轨迹数据的道路交叉口层次化提取方法

    张云菲;刘佳;徐鹏;唐耿标;佟昆;

    维护道路交叉口信息的现势性和完整性是城市道路地图生产和更新的关键环节。针对众源轨迹数据存在的时空异质性和密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道路交叉口层次化提取方法。首先对原始轨迹数据进行自适应密度匀化处理;然后结合车辆轨迹方向、速度变化与转弯距离比等多维特征提取交叉口轨迹;再借助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将交叉口轨迹聚类为不同交叉口目标,进而通过轨迹起始点航向编码进行交叉口内部通行模式提取;最后利用分段轨迹迭代连接方法提取交叉口骨架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完整地提取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道路交叉口结构,提取精度和效率较密度匀化前有较大提升。

    2023年05期 v.48;No.227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智能手机的道路井盖检测与分类

    赵文剑;郭文浩;周宝定;张德津;

    道路质量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井盖异常下沉是影响道路质量的常见因素之一。智能手机配备了不同传感器,在许多研究中被应用于道路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道路井盖检测与分类方法。使用智能手机收集道路井盖图像数据,用其内置的加速度计来记录车辆轧过井盖时的加速度数据;使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来训练检测模型,对井盖进行图像检测,图像检测精度最高可达80.97%。车辆经过不同下沉程度的井盖会产生不同加速度数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道路井盖下沉程度分类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将检测到的道路井盖的下沉程度自动划分为良好、一般、较差3个等级,准确率可达86.0%。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道路条件下均能有效检测并分类道路井盖。

    2023年05期 v.48;No.227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中游城市群铁路交通与城市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

    詹庆明;周亚伦;杨石琳;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国家重点城市群之一,承担着中部崛起和连通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重任。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一体化的作用,而铁路作为区域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城市群发展有密切联系。利用GIS等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研究2009年和2019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铁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发展水平的时序发展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1)铁路干线具有显著的廊道效应,2019年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3个省会城市的交通联系强度高,省内其他核心城市构成次级节点,其他城市成为三、四级节点;(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发展以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为核心,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洼地式”分布;(3)长江中游城市群耦合协调度从多峰结构向单峰结构转化,并且有向中等耦合协调和低等耦合协调集中的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从南向北持续减弱、从西向东先升高后下降的特征,并且在各省份内形成了三级结构。

    2023年05期 v.48;No.227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面向需求点区域可达性的配送中心空间选址优化方法

    万雅莉;刘刚;何敬;

    配送中心空间选址对应急物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配送中心的可达性直接影响灾难发生时应急救援及物资调度的效率。围绕空间选址问题,从需求点空间可达性角度,利用GIS方法提出了一种面向需求点区域可达性的配送中心候选点提取算法,并通过区位-布局(location-allocation,LA)模型实现了配送中心选址优化。该选址方法考虑了区域可达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极值分析得到适合建立配送中心的备选区域。在此基础上,以最小设施点数和最大覆盖度为目标,筛选出最优的配送中心位置。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四川省茂县凤仪镇为研究区进行配送中心选址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配送中心的位置及空间分布是合理、可行的,研究成果为多配送中心的空间选址优化问题拓展了研究思路。

    2023年05期 v.48;No.227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城市目标下的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分类体系研究

    汤磊;胡忆东;孟成;周海燕;刘呈威;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CIM)作为数字城市发挥智慧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近些年愈发受到政府和行业关注。从城市全局数据角度梳理城市职能机构各部门数据并进行集成整合,促进多源、多行业、多类型数据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力求用数据刻画城市特性,以发现数据潜在价值和实现城市智慧目标。剖析CIM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向,依托已有数据基础,耦合各行业知识图谱,在相关标准规范的保证下提出城市数据分类体系、数据资源目录和CIM元数据模型,从层次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城市数据资源进行全方位梳理,保障各类数据资源在统一体系中得以集成和规范,为数据信息的深层次融合和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挖掘提供可实施基础。最后对CIM数据分类体系的功能用途和未来探索方向分别进行总结和展望。

    2023年05期 v.48;No.227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地理多元流网络数据存储与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胡圣;秦昆;喻雪松;张炅焱;张凯;

    针对全球性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迫切需要,研究了全球尺度地理多元流网络化存储与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采用图数据库Neo4j存储全球尺度的地理多元流数据,利用Python Web框架Flask提供的RESTful服务,以MapV、Echarts、Cesium等为前端可视化组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服务于全球尺度地理多元流的网络数据存储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管理全球尺度地理多元流的网络数据,并对地理流网络的空间布局、网络结构与统计特征进行可视化展示。

    2023年05期 v.48;No.227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