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363216
日访问量:58

高端论坛

  • 加强海洋制图研究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王家耀;

    在这篇短文中,主要简述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认为海洋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统一强大、人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阐明海洋测量和制图一直是伴随世界强国发展的重要历史主线,建设现代化的海洋测量制图体系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2022年01期 v.47;No.2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世界航海地图集》的设计与创新

    杜清运;任福;庞小平;黄丽娜;李连营;江文萍;程雄;阮晴;侯孟营;

    《世界航海地图集》是国内首部公开出版的全面反映航海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地图集,其内容包括世界风貌、资源环境、航海保障、重点航区4个图组,系统地展现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从《世界航海地图集》的目标与定位、内容结构、地理底图、地图符号、版式与装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图集编制的设计思维与创新亮点,重点分析其完备的内容体系、科学的地图投影、多元符号表达和规整布局装帧等核心特色,为同类航海地图的编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217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

    庞小平;阮晴;马晨燕;翁敏;黄丽娜;任福;徐轶姝;

    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是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特征;探讨了地图美学在现代地图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地理信息认知、传输和视觉感受过程中的功效;提出了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课程设置与具体途径,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为相关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21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技术研究

  • 日晷投影和等距离正圆柱投影在极区航海图编制及航海应用中的比较

    彭认灿;董箭;王芳;刘国辉;戴佳良;

    北极地区航海图编制是北极航道开通之前最重要的航海保障准备工作之一。在分析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日晷投影和等距离正圆柱投影在极区航海图编制及航海应用中的适用性问题,从这两种投影的性质与特点、投影变形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图幅设计计算、图上定位与量读、图上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绘制和邻幅拼接的难易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日晷投影相比,等距离正圆柱投影更适合用作极区航海图的投影。

    2022年01期 v.47;No.21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Argo浮标数据的水文特征三维可视化分析——以南大洋印度洋扇区为例

    艾松涛;丁曦;

    利用南大洋2009—2020年的Argo浮标温盐剖面数据,通过绘制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的定性分析以及三维聚类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南大洋印度洋扇区的多水团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60°S~67°S,60°E~80°E之间的海域,海水温度在-19~25℃之间,盐度在32~3475 psu之间。整个研究区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分布均呈现明显的跃层结构,在高纬度区域冷水团厚度较大,随着纬度降低,冷水团的厚度逐渐减小。在100 m层,63°S~65°S的纬度带存在明显的温度锋面,区域内海水温度比南北两侧温度高。在100 m、200 m和500 m层,63°S~65°S的纬度带存在盐度锋面,在该锋面海水盐度达到极大值。根据位于南大洋印度洋扇区普里兹湾区域附近的水团的划分方法,在研究区域内0~2 000 m的深度存在南极夏季表层水、冬季水、绕极深层水等水团。根据聚类结果,在63°S以北的表层水区域以下还存在一个盐度和温度较高的水团。

    2022年01期 v.47;No.21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交通不均衡性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

    牟乃夏;任浩楠;张灵先;郑允豪;宋沛林;刘志文;徐幻青;

    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运网络是承担其沿线国家货物运输的交通骨架,反映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使得海运交通网络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采用可视化方法对交通不均衡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度刻画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制定优化策略。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轨迹数据,使用Gephi软件构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运网络,基于此,对交通不均衡性所体现的国家海运角色与海运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ECharts开源可视化库展示了海运交通不均衡引致的不同国家的海运角色及各国海运联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分析方法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海运网络交通的不均衡性,为精细化解析海运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地理网络关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022年01期 v.47;No.217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中国海事航海图书的历史与发展

    白亭颖;桑金;卫国兵;张永合;张志宴;

    航海图书是航海使用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出版物的统称,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作为官方航海图书资料出版发行机构,代表国家参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 1974,SOLAS 1974),向船舶提供种类丰富的航海图书和准确及时的海道测量服务。通过回顾65年来航海图书产品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海事测绘产品服务的内容、需求及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年01期 v.47;No.21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分幅标准研究

    叶志荣;宋立伟;沙宏杰;万晓霞;焦晨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电子海图(简称中国海事电子海图)作为中国官方电子海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技术体制和生产流程日趋完善,目前已通过挪威PRIMAR公司认证并公开向全世界发行。但其采用的分幅标准依旧是传统海图标准,即依据航道进行分幅,这种方法显然已不适用于电子海图。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海事电子海图现有的生产模式,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子海图分幅的需求,通过对中国海事电子海图生产现状、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的最新国际标准以及国外电子海图分幅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网格化分幅方案,为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单元的重新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2022年01期 v.47;No.217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二三维海陆一体综合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何开全;彭文;陈贵花;王立平;李响;

    随着人工智能、GIS、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日渐成熟,航运经济发展将迎来智能航运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根据智能航运对海图数据管理、表达、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研究了二三维海陆一体实景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实现技术,展示了该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展望了二三维海陆一体信息技术在智能航运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从海洋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表达的角度为智能航运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2年01期 v.47;No.217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技术方法

    杨保岑;张秋实;李莉;徐硕;杨品福;

    长江电子航道图是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数字航道、智能航运建设以及水运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与信息服务技术方法层面,说明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服务运行方式,分析其建设的技术功能与特点;介绍长江电子航道图提供的智能助航服务,并分析其推广应用前景,为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提供发展经验与应用示范。

    2022年01期 v.47;No.21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电子航道图标准建设与应用

    罗睿;李晓雨;

    电子航道图的标准建设与生产应用关系到内河航运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分析了电子航道图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现有电子航道图标准体系及内河航道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方法,结合电子航道图核心要素,建立了典型应用场景,通过完善电子航道图数据标准体系和精细化生产应用,不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水运比较优势。

    2022年01期 v.47;No.21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近代海图的更新机制

    丁雁南;项羽雯;

    以近代英国出版的一份刊物《海军纪事》(The Naval Chronicle,1799—1818年)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该期刊为平台的一系列有关海图质量和航海科学的通信。以围绕加斯帕尔海峡和弗里奥角的通信为例,以处于更新过程中的海图,或对航海节点地物经纬度的商议和推算,展现了发表于《海军纪事》上的通信与海图及地理知识进步之间的显著关联。在海洋测绘和海图绘制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和制度的因素,期刊通信者的角色也需要得到充分肯定。

    2022年01期 v.47;No.21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一种ENC数据在空间信息平台下的转换方法

    李颖;刘志晨;蔡小华;

    通过解析电子航海图(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ENC)的数据空间组织结构与数据模型,提出一种利用数据存储方式建设ENC专题数据库的方法,这种存储方式解决了多物标类多属性的统一存储问题,简化了数据的存储结构。同时,基于设计的ENC数据解析与读取方法,结合ENC动态符号化技术,在空间信息平台下对ENC数据进行解析与转换,实现ENC数据的转换与标准化显示。该方法可以为ENC、海事异构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采用大连部分海域的ENC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与共享研究,实现海图中物标属性、物标关系等信息的解析。该方法可解决制约海事测绘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未来多源航行环境数据的融合匹配提供支撑。

    2022年01期 v.47;No.217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考虑三维空间关系的海洋科学数据本体构建及推理研究

    王建;闫丹凤;宋巍;黄冬梅;郑小罗;王军;

    海洋科学数据是典型的多源异构三维空间数据,其特征为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共享带来了困难。本体作为一种可共享的、明确的、规范化的说明,是处理异构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构建海洋科学数据本体为目标,首先梳理了海洋空间本体的构建流程。然后针对流程中的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创新和改进:(1)为更完整地表达海洋空间本体中的对象属性,在海洋科学数据空间关系描述中,从海洋水深角度出发,提出了考虑内部划分的三维方位关系模型,并对维数扩展9交矩阵模型(dimensionally extended nine-intersection model,DE-9IM)取值进行了三维扩展,使其能够准确表达三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2)根据丰富后的海洋科学数据空间关系,设计了适合该本体推理的空间规则集。最后以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为例,搭建了考虑三维空间关系的海洋科学数据本体库,并从数据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两方面证明了该本体的有效性。

    2022年01期 v.47;No.21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风暴潮灾害风险制图研究

    石先武;国志兴;谭骏;高廷;邸香平;

    风险图是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重要成果,它能清晰反映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的时空格局,有利于用图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区域风暴潮灾害风险,提高沿海地方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水平。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角度,阐述了风暴潮灾害风险图的用途、制图内容及色彩和符号设计,并对未来风暴潮灾害风险制图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2年01期 v.47;No.21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海洋地图可视化方法的知识图谱构建

    李连营;彭楚骄;郭邦祁;聂晨依;

    由于制图知识难以具象化,海洋地图的自动制图技术在寻求突破时屡遭瓶颈。由此提出海洋地图可视化方法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海洋地图的数据、数据特征、可视化方法、数据来源为核心要素,自上而下构建本体层,定义概念层次体系;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知识抽取和知识储存建立实体联系,完成数据层填充。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航海地图集》为例,展示了知识图谱的构建结果和应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地图可视化方法知识图谱能够对海洋地图的数据、数据特征、可视化方法、数据来源等要素进行形式化表达,详细描述各要素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属性,解决制图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2022年01期 v.47;No.21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WebGL的航道数据组织与三维可视化方法

    辛全波;秦柳;范俊甫;毕金强;

    针对Web端进行航道构建与三维可视化时遇到的海量数据组织困难、即时显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维度数据索引构建方法,利用多层次网格索引将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关联关系索引到数据中,实现了海量水深数据的快速增量入库和高效检索;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约束的航道地形模型构建方法,利用alpha-shape算法提取自适应边界,并对Delaunay三角网进行优化,实现了航道三维地形模型的快速构建;设计了基于Web图形库(Web graphics library,WebGL)的航道三维地形模型显示流程,利用可编程渲染管线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上进行运算和渲染,实现航道三维即时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Web环境下的航道数据组织和三维可视化。

    2022年01期 v.47;No.21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杞麓湖形态时空变化分析及地图可视化

    马晨燕;颜湘槟;

    杞麓湖是滇中高原湖泊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湖泊形态变化频繁且明显。基于2010—2021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杞麓湖湖泊面积、湖岸线长度以及湖泊质心等数据,并计算出其他湖泊形态特征指标的数值。结合各年湖岸线的具体形态,对所获取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湖泊形态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根据专题地图制图的理论与规范,运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绘制杞麓湖湖泊形态的专题地图。

    2022年01期 v.47;No.21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航海图四面体模型和未来发展

    王昭;董江;任福;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时代,电子航海图(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ENC)的迅猛发展使得纸质海图的未来引起航海界的广泛讨论。借鉴地图四面体模型,从4个层面探讨了航海图领域实地、纸质海图、电子海图和用图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航海图四面体模型,通过分析每个层面的主要发展动态,探讨了航海图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2年01期 v.47;No.217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海岸带专题地图设计——以青岛市为例

    翁敏;申晴蕾;王海银;李琳;侯安业;

    海岸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推进陆海统筹战略需要对海岸带进行监管与评估。对海岸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借助地图语言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表达,有助于为研究区域寻求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针对海岸带监测需求,构建了海岸带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框架,并以青岛市为例,对海岸带专题地图主题内容框架的表达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从版式设计、符号设计和色彩设计3个方面研究了海岸带专题地图的表达策略,为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217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海岸带地表覆盖地图编制

    刘美兰;张雯;余晨曦;

    海岸带的土地利用开发现状信息是政府规划和监管的重要数据支撑。以上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搜集并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和专题数据成果,经整合处理后形成了海岸带地表覆盖专题数据资料,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为海岸带专题数据获取和制图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思路。

    2022年01期 v.47;No.21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三元空间的海洋经济地图集设计——以《广州海洋经济地图集》为例

    陶岚;何华贵;王建军;梁飞龙;

    海洋强国是近年来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海洋经济地图集也孕育而生。目前仅有广东省、湖北省等少数地区编制出版,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内容体系构建、可视化表达方式和成果应用。在三元空间泛地图的可视化理论框架下,探索海洋经济地图集在制图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方面的创新,并以《广州海洋经济地图集》及其陆海一体三维地理场景可视化为例,进行海洋经济地图集编制及应用新思路的研究和实践。

    2022年01期 v.47;No.217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深圳市地图集》海洋图组内容设计方法

    程雄;王怡开;庞小平;屈秋伸;

    借鉴"目的-用户-条件-设计-落地"(goal-user-condition-design-realize,GUCDR)交互设计模型,设计了面向综合地图集内容设计的地图集交互设计模型及相应的技术方法,并以《深圳市地图集》涉海内容为例,进行了内容体系设计,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22年01期 v.47;No.217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一种适用于航标覆盖范围重叠度表达的离散方法

    石金榜;缪锦根;庞小平;王守国;梁佳;

    为了直观准确地表示具有严重重叠现象的航标覆盖范围,提出了一种面状图形离散方法,以放射线型图型为基本图形,在进一步离散中建立航标参数的表达手段,并建立航标覆盖能力的可视化方式。用线离散面、基本图元离散线的离散化方式能节约表示面状要素、线状要素所需的平面空间,可用于处理彼此重叠的面状要素的压盖问题,单一符号离散出的基本单元和图案能用于表示信息的不同,反映航标之间的区别。

    2022年01期 v.47;No.21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SLD的IHO S-52开源解决方案

    亢孟军;吴雨锟;张开硕;苏世亮;翁敏;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发布的S-52显示规范定义了航行环境下电子海图的具体显示参数,但是其解析渲染需要特定软件,无法适应当前GIS软件对电子海图生产的需求。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pen GIS Consortium,OGC)图层样式描述规范(styled layer descriptor,SLD)是一种开放的符号描述规则,被绝大多数GIS软件支持。构建了S-52与OGC SLD规范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两种符号描述规则的自动转换,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SLD渲染S-52中的复杂线型和复杂面状图形,为GIS软件集成S-52提供了一种开源解决思路。实验结果证明,基于SLD的电子海图显示效果优于一些商业解决方案的显示效果。

    2022年01期 v.47;No.217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格式塔原则的海洋专题地图设计

    肖一心;杜清运;王荣林;侯孟营;

    海洋专题地图的设计需要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使其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表达,其中,格式塔原则在读图过程中有内在影响。以格式塔原则在视知觉层次的表达为切入点,建立了"表象-抽象-意象"的表达层次,分析了海洋专题地图视知觉的认知过程,根据认知理论构建不同层次的图面配置,并通过图集的实例阐述格式塔原则在海洋专题地图中的表达策略,以期为海洋专题地图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21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内蒙古“一湖两海”水域动态监测体系:框架、指标与专题可视化

    姚姝娟;张弛;宝力杰;刘殿锋;

    水资源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评价的核心内容。自然资源治理从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要素治理转型,水资源监测需要从系统化视角切入。基于此,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一湖两海"水域为案例区,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us-response,DPSR)模型构建了一种综合水域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水域动态监测框架与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专题地图可视化技术对案例区水量、水温、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和专题图表达,为"一湖两海"水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022年01期 v.47;No.217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火星表面类水系构造山谷网络提取研究综述

    丁妍;丁韦娜;曾兴国;任福;

    火星南部高地的山谷网络长期以来被视为火星表面存在过流动水的有力证据,提取火星山谷网络有助于估算火星历史上的水含量,探寻火星表面水演化历史。将火星山谷网络提取方法分为手工绘制与自动提取两大类,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方法的特点并提出可能改进方向。

    2022年01期 v.47;No.217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