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魏二虎;李岩林;韩玉琴;刘经南;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探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的相关性,并尝试建立一定的相关性模型是其中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分别利用地球自转速率数据与全球气温数据分析与建模,并判断模型温度预测的可行性,发现仅可进行短期温度预测;研究全球温度数据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数据相关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可知二者有强正相关性;最后研究气温预测的可行性,对气温和自转速率数据回归拟合,利用拟合公式,进行实际与预测的地球自转速率温度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推测方法可行。实验以IERS官网获取的日详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数据,以及伯克利地球组织获取的全球气温数据为例。

    2021年06期 v.46;No.21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4 ]

技术研究

  • 中国区域CODE全球电离层地图精度分析

    来愈;姚宜斌;张良;

    电离层延迟是精密单点定位的主要误差源,双频用户可利用组合观测值消除其影响,单频用户只能利用电离层模型对其加以改正。因此电离层模型的精度对单频精密单点定位(single-frequency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SF-PPP)的精度至关重要。为分析欧洲轨道确定中心(Center Orbit Determination Europe, 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 GIM)在中国区域内的精度,在不同纬度范围内选取25个均匀分布的陆态网基准站,从STEC(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STEC)精度及单频动态定位精度两个角度对CODE GIM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STEC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7天内的平均值为6.38 TECU,应用CODE GIM进行单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在水平方向达到亚米级,高程方向达到米级,在高纬度地区CODE GIM精度更高。

    2021年06期 v.46;No.216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一种网络RTK对流层斜延迟的估计方法

    黄子源;黄劲松;

    针对网络RTK数据处理方法中,卫星高度角较低时湿分量映射函数误差较大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估计斜方向对流层湿延迟的网络RTK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试验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斜方向湿延迟直接作为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增加虚拟观测引入不同卫星湿延迟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建立适当的状态转移模型引入同一卫星湿延迟参数历元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估计对流层湿延迟,降低了对流层延迟对模糊度估计的影响,提高了网络RTK数据处理的质量。

    2021年06期 v.46;No.21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坐标转换中的角度长度与面积变形定量分析

    张琦;姚宜斌;张良;王友昆;

    在实际测绘生产中,由坐标变换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在七参数变换中角度、长度和面积的变形及高斯投影后图斑椭球面积变形,并通过实验验证公式推导结果,得出在七参数变换中角度不发生变形,长度变形为m,面积变形为2 m,七参数变换中的变形与坐标和转换参数无关系,在高斯投影中,面积变形随着纬度和经差的增大而增大,纬度方向面积变形的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

    2021年06期 v.46;No.21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 一种单频RTK周跳探测及处理方法

    冯叶宇;黄劲松;

    针对目前主流周跳探测及处理方法不适用于单频动态RTK(real-time kinematic)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周跳探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周跳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建立出了包含周跳参数的含几何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求解出周跳的浮点解;根据周跳的整数特性,采用LAMBDA方法将周跳浮点解确定为周跳整数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频RTK数据各种不同情况的周跳具有良好的探测及处理能力:可以100%探测出实验中加入的周跳,并能对其中约70%的周跳进行修复,且修复准确率为100%。同时该方法的效果不受发生周跳卫星数量影响。

    2021年06期 v.46;No.21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8 ]
  • 罗德里格矩阵对自检校误差模型精度影响的研究

    王烽;

    基于布尔莎空间坐标转换的自检校误差模型,旋转参数的线性化要顾及角度的象限问题,计算过程繁琐且计算量大,而罗德里格矩阵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自检校误差模型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对新自检校误差模型进行了详细推导,并提出了新模型有效性评定的方法。通过0.5″级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同步采集数据,分别利用两种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对比,确定新自检校误差模型的实用性,验证了基于罗德里格矩阵的自检校误差模型的可行性。

    2021年06期 v.46;No.21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几种开源精密单点定位软件算法研究与精度分析

    杨震;顾和和;孟昊霆;

    从全球范围分布的IGS站中选取7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利用RTKLIB、PPPH和GAMP 3种开源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分别进行静态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和模拟动态PPP解算,解算的坐标结果与SOPAC进行比较,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ZTD)与利用BERNESE 5.0解算的5min ZTD进行比较,并分别统计了收敛时间,结果表明:(1)在静态和动态PPP中,三者水平方向RMS(root mean square)分别均优于2 cm和5 cm,在高程方向精度有一定差异。(2)利用3种软件进行静态PPP解算均可得到厘米级对流层解算精度,GAMP与RTKLIB的解算结果与BERNESE解算结果差异在1 cm左右,与PPPH的差异在2 cm左右。(3)三者解算的收敛时间相当,静态PPP中收敛时间在6~56 min之间,动态PPP中收敛时间在9~116 min之间,部分测站PPPH解算的收敛时间较长。

    2021年06期 v.46;No.21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井下闭合导线加测陀螺边优化模型

    张启斌;独知行;吴晓倩;高远斌;李同庆;

    为解决井下闭合导线控制测量中陀螺定向边布设位置优化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工程算例,给出一般井下闭合导线陀螺定向边最优位置布设方法,验证了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建立陀螺边优化模型的正确性。结论表明,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建立陀螺边优化模型能够提高井下闭合导线贯通精度,可为矿井高精度贯通提供可靠保障。

    2021年06期 v.46;No.21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宝兰高铁某标段CPI复测数据处理与稳定性分析

    伏明星;李仲勤;张瑞鹏;

    介绍了宝兰高铁某标段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通过二等GPS测量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得到复测数据,利用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对复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以及网平差处理得到复测坐标,然后将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判断CPI网点是否发生变化,为后续线路施工及轨道精调提供可靠的依据。

    2021年06期 v.46;No.21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南宁市地表形变InSAR监测及时空分析

    谭悦;

    基于Sentinel1-A数据,首先利用SBAS-InSAR(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对南宁市区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的地表形变进行计算,获得研究区的地表形变速率图和累积形变量;其次,从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中选择6景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提取5个时间段内的形变信息,并叠加分析得到总形变量;最后利用D-InSAR(differential-InSAR)获得的形变结果对SBAS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南宁市地表形变极不均匀,其最大沉降速率约为23.52 mm/a,最大抬升速率约为17.77 mm/a; SBAS和D-InSAR所得监测结果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局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BAS方法提取的最大形变量约为31.55 mm, D-InSAR提取的最大形变量为39.93 mm。

    2021年06期 v.46;No.21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V-STARS与手持扫描仪联合测量方法研究

    蒋叶娟;孟小芳;

    若想使用手持扫描仪和V-STARS联合进行工业设备的几何检测,首先必须研究在较大空间内它们联合测量的实际精度。本文以Creaform公司生产的HandySCAN700手持扫描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手持扫描仪单独作业的精度保持程度、V-STARS与手持扫描仪联合作业对精度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实验证明在3 m范围内手持扫描仪的距离精度呈线性衰减,角度误差较大且无明显规律;使用V-STARS与手持扫描仪联合测量后手持扫描仪的测量误差显著下降且趋于平稳。

    2021年06期 v.46;No.21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手持扫描仪HandySCAN 700精度测试与分析

    徐亚明;田柳;

    手持激光扫描仪HandySCAN 700标称精度较高,本实验讨论了该仪器的内符合精度、体积精度、连续扫描长度的增加与精度的衰减关系以及被扫描物体颜色和粗糙度对扫描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HandySCAN 700内符合精度较高,体积精度不稳定,精度随连续扫描长度的增加呈线性衰减,扫描速度与目标的颜色有直接关系,但与目标表面的粗糙度关系不大。

    2021年06期 v.46;No.21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0 ]
  • 附加主方向判定的PCA点云数据初始配准算法

    王来强;包静;

    针对标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算法配准未顾及不同点云数据集的主方向一致性造成的配准失真问题,基于空间向量理论提出一种附加主方向判定和调整的改进主成分分析点云数据初始配准算法,给出了该算法原理,在标准PCA算法基础上附加了主方向一致性判定条件,对不同点云数据集的方向采用向量积进行判定和调整,以保证点云初始配准的正确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标准PCA配准算法未顾及不同点云数据的方向,致使配准结果出现错误,而附加主方向判定的PCA配准算法顾及了不同点云数据的方向而得到了正确的配准结果,可为后期点云数据的精确配准提供良好的初始位置。

    2021年06期 v.46;No.216 59-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5 ]
  • 一种无需水平信息的测月天文定向方法

    蒲俊宇;郑勇;郭睿;李晓杰;王正;王旭;

    目前,高性能相机正在逐步代替人眼实现天文观测。本文基于鱼眼相机对月球进行跟踪成像观测,通过得到的月球图像数据和相机参数,可得到月球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位置序列,通过测站坐标和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可得到月球在地平坐标系下的位置序列,进而实现测月天文定向。该方法不需要相机的水平信息,利用相机和计时器即可完成定向,且内符合定向精度随时间递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差来源,降低了设备复杂度。

    2021年06期 v.46;No.21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无人机倾斜影像三维建模中的空地融合研究

    邱春霞;张巧玲;董乾坤;刘荣华;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弥补了航空摄影测量无法获取地物侧面纹理信息的缺陷,而且可以快速、自动获取大面积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但是,基于倾斜摄影建立的三维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模型变形、纹理缺失等,导致所建立的模型存在质量问题。空地融合精细化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将空中倾斜影像和近景影像的数据源结合构建精细化实景三维模型,利用地面影像弥补空中拍摄角度造成的地物遮挡、空中影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这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建模效果。

    2021年06期 v.46;No.21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87 ]
  • 联合空地多源数据的全要素实景建模方法

    杨常红;

    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体系不健全、全要素实景建模方法不完整等问题,详细描述了全要素实景模型的组成,重点分析了底层遮挡模型缺失、室内外一体化建模等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地面近景、倾斜摄影、全要素地形图数据和普查信息等空地多源数据的全要素实景模型生产技术方案。以上海市示范区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在全国城市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06期 v.46;No.216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3 ]
  • 基于无人机单镜头绕飞倾斜摄影的1∶500不动产测量技术研究

    赵国梁;李士杰;马军伟;

    传统的不动产测量或者地籍测量利用全站仪或者RTK进行测量,速度慢,效率低。本文介绍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倾斜摄影1∶500不动产测量技术新方法,相比传统的五镜头相机,采用单镜头绕飞技术,硬件成本降低一半,数据量减少70%以上,给出了像控点布设与测量,利用Smart3D进行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利用裸眼立体测图软件EPS地藉测量的技术流程。以长安县任家庄村1∶500不动产测量为例,说明该技术可以满足1∶500不动产测量和地籍测量的需要,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

    2021年06期 v.46;No.21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3 ]
  • 一种双目混合追踪的视觉里程计算法

    徐翔宇;黄劲松;

    针对特征点法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VO)中,描述子匹配算力要求较高,而光流追踪算法存在误差累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目混合追踪的视觉里程计算法,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定位结果与计算效率进行分析。在该算法中,前端在影像关键帧提取ORB(oriented brief)特征点并生成路标点,优先采用Inverse Compositional光流进行追踪,使用卡方检验等检测外点;为检测定位粗差,提出通过由相邻帧位姿恢复的极线进行检验;光流追踪失败或未通过极线检验时,提取ORB特征点维持跟踪或进行重定位;同时,后端进行相机位姿、路标点联合优化以减小误差累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定位精度低于ORB-SLAM2(simultaneous location and mapping)算法,但运算效率有明显提升。

    2021年06期 v.46;No.21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利用高分辨率DSM和DOM自动提取城市建筑物区域

    丁育萱;邹进贵;朱晓康;

    建筑物区域的精确提取是数字地形图自动化绘制的基础。本文通过融合无人机航摄处理得到的高分辨率DSM(digital surface model)与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分类和形态学处理的建筑物区域提取算法,并选取ISPRS提供的Potsdam数据集进行试验,通过定量化精度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2021年06期 v.46;No.21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0 ]
  • 基于改进的MROGH的特殊纹理航摄影像匹配

    郭莹;陈军;邓丽霞;

    提出了一种结合颜色不变量和MROGH(multi-support region order-based gradient histogram)的特殊纹理影像匹配方法。首先在MROGH算法基础上引入颜色不变量模型,构造同时纳入局部影像颜色和空间关系的描述符;然后采用预测同名区域方式缩小搜索空间;最后采用最小二乘匹配方法精化匹配结果。实验表明,在纹理重复和纹理贫乏区域本文提出影像匹配算法不仅能获取较多匹配点,而且能达到子像素级的影像匹配精度。

    2021年06期 v.46;No.21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针对大尺度场景的高效SLAM方法

    胡小玲;布树辉;

    针对现有各类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方法的效率与精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场景且鲁棒高效的SLAM方法。该方法使用直接优化与特征匹配融合定位算法提高SLAM过程的鲁棒性,采用图优化算法融合多源数据,并结合高效率联合稀疏优化方法,扩大SLAM系统处理的场景规模。此外,通过采用回环检测策略,有效抑制了重建过程中场景漂移现象的出现。通过对3个大尺度场景进行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既有SLAM方法,该方法的三维重建效率获得了成倍提升。

    2021年06期 v.46;No.21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 ]
  • 利用三维点云数据计算单木树冠体积的扇形分割算法

    李宏星;欧阳玉华;汪海洪;

    基于切片法提出了利用三维点云数据计算树冠体积的扇形分割算法,该方法能更好地顾及树冠轮廓形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树冠体积值介于凸包法和体元法之间,有效克服了凸包法结果偏大和体元法结果偏小的问题。

    2021年06期 v.46;No.21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利用Leica TM30的储油罐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陈梦;张涛;李晋东;

    油罐作为主要的石油储存设备,定期对其进行变形监测,能有效保障能源安全。本文基于Leica TM30研究储油罐变形监测技术,提出改进的罐外观测方法,解决外业工作量大的问题,并详细推导了形变参数的计算公式。将整体最小二乘法应用于圈板圆心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削弱测点点位误差,具有较高精度。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精度和实用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形变分析。

    2021年06期 v.46;No.21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三维激光扫描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研究——以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例

    严慧敏;

    鉴于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在不中断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以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的作业过程,并对该隧道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公路隧道施工和养护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No.216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2 ]
  • 基于DSM坡度分析的建筑变化监测研究

    姚书朋;史经;林旭芳;赵文智;

    针对传统的监测手段存在的数据源精度不够、监测方法不科学、监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DSM(digital surface model)坡度分析的建筑自动变化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对多期高分辨率的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及DSM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坡度分析、阈值筛选等处理,最终得到研究区的建筑变化图斑。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建筑变化监测领域。

    2021年06期 v.46;No.216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跨平台高性能地图渲染技术研究

    李少杰;谢直言;文铭;黄科佳;周立新;

    随着终端设备及操作系统多样化的发展,对地图的渲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地图渲染引擎,依赖于相应操作系统图形库,存在不能跨操作系统、渲染性能低、渲染风格不一致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跨平台的高性能地图渲染技术,采用蒙板绘制技术、纹理字典文本绘制技术,基于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图形库,实现了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统一的高性能地图渲染引擎,保持了在不同平台下一致的地图渲染风格,性能比通用地图(MapBox)渲染引擎性能提高了1.75倍,矢量切片渲染性能为MapBox的80倍。

    2021年06期 v.46;No.216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8 ]
  • 面向政务地图无纸化应用的地图数据组织与渲染技术

    邹文明;陶彪;杨士乐;

    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中使用的纸质地图不方便携带、更新周期长、数据难共享的缺点,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广泛普及的趋势,探讨实现政务地图无纸化的思路和关键技术。

    2021年06期 v.46;No.21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地理实体数据库研究与实践

    郭功举;林木棵;刘一宁;

    基于新型基础测绘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在地理实体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现状,提出了满足多领域同时兼顾应用管理实际的实体分类及编码方法,研究了地理实体空间、时间和属性"三域标识"的表达,讨论了数据库及实体生产更新方法,创新应用实体概略图形于实体生产及管理过程中,并通过试生产进行理论方法的验证。

    2021年06期 v.46;No.21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0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1 ]
  • 面向配电网规划的地理接线图简化方法研究

    詹智民;李源林;吴煜晖;雷军;李锐;陈炳臻;吴华意;

    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网架规模迅速增长,相应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目前配电网规划工作直接基于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现状网架数据开展,不利于规划工作的进行。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网规划的地理接线图简化方法,基于配电网规划专家知识,利用地图综合理论实现配电网地理接线图的图形简化,同时兼顾准确空间位置和清晰拓扑关系,为规划工作提供基础图形数据。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高压配电网网架数据作为简化实例,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地理接线图的可视化效果,充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1年06期 v.46;No.216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基于MODIS的某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湖北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王晖;胡景淞;吴宜进;袁殷;段金虎;

    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电压等级最高、送电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由于工程施工会扰动地表,产生弃土石渣,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到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故亟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本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获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系列卫星遥感产品数据,采用GIS缓冲区分析和趋势分析定量研究了6年来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湖北段工程周边10 km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与野外调研获得水土保持监测实测数据互为验证。

    2021年06期 v.46;No.21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融合CORS的自然资源移动调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周烽松;敖敏思;楚彬;华亮春;

    针对自然资源外业调绘过程采集数据精度低、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设计并实现了融合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和无人机的外业调绘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功能,实现了在高精度影像底图上对图斑进行合并、切割、注记、高精度定位等功能。推进自然资源要素移动化、智能化调查取证,降低外业调绘工作量和工作风险,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2021年06期 v.46;No.216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移动GIS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的应用

    邓良;吕海峰;张磊;昌仪;祝愿;

    针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体系简单、运行高效的问题,本文融合利用4G网络、移动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探讨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系统分布运行于移动端和Web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视、高效、交互性强的工具。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便于推广,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21年06期 v.46;No.216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3 ]
  • 利用ObjectARX.NET技术的地下管线成图及属性管理软件的实现及应用

    陈浩;岁秀珍;虞献军;楼亨庞;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单位地下管线管理服务需要为目标,以ObjectARX.NET为技术支撑,以管线测绘部门采集提交的mdb数据库为基础,开发了基于ObjectARX.NET技术的地下管线成图及属性管理软件,详细阐述了地下管线成图及属性管理软件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地下管线自动成图和地下管线数据的属性查询功能,此软件具有操作简便,耗时少,成本要求低等优点。

    2021年06期 v.46;No.21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基于FME的不动产单元测绘数据技术审查

    陈朝霞;熊骥华;张珊珊;张鹏程;

    保障不动产单元测绘的规范性,可推进不动产登记协同办公、加强政府监督、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升政府便民利民的服务水平。本文阐述了不动产单元测绘数据技术审查的技术审查流程,并基于FME(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实现了不动产单元测绘数据的质量检查,同时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指导建议。实践证明,本文取得了预期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021年06期 v.46;No.216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四标四实”中标准地址库建设与应用

    陈小燕;刘振荣;黄悦;

    "四标四实"是由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于深化平安有序规范城市管理专项行动的核心工作。其中"四标"包含标准地址库,它是空间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建立统一的标准地址库可为城市的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增城区地址库现状分析,提出采用自主研发的"众采"移动GIS平台的采集地址数据方法,阐述了标准地址数据库建设情况,并以实例说明标准数据库的建设成效。

    2021年06期 v.46;No.216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 典型贫困区社会剥夺时空格局演变——以贵州省为例

    牟其林;张惠;蔡忠亮;孙俊英;黄可;

    在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社会剥夺指数,借助其揭示贵州贫困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2000-2010年,贵州省社会剥夺格局呈现省会低、其他区域高的基本格局。虽然十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大幅度提升,但部分维度社会剥夺现象趋向严重,地区发展在整体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

    2021年06期 v.46;No.216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大地测量领域外国学者译名的不统一现象及其规范化建议

    过家春;申文斌;刘费帆;方晨;奚剑虹;

    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在各类大地测量著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国外学者名。调查研究发现,以中文语言撰写的大地测量学著作外国学者译名不统一现象十分普遍。通过梳理、分析外国学者译名的不统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以辞书、人名翻译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实际翻译实践为重要参考,给出了大地测量领域部分不规范译名的建议译名以资参考。

    2021年06期 v.46;No.216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解读与思考

    张帆;黄先锋;高云龙;章若芝;周济安;张民瑶;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是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新型基础测绘相关的重大的国家级技术指南。本文结合各地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新型基础测绘试点项目的情况,对《大纲》中若干重点技术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出思考和见解。

    2021年06期 v.46;No.216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120 ]

  • 《测绘地理信息》2021年总目次

    <正>~~

    2021年06期 v.46;No.216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探测海底内部地质构造的浅地层剖面系统

    郭军 ;陈宏文 ;李邵波 ;赵建虎;

    <正>海底表层探测可以使用诸如水下摄像、侧扫声呐等水下特种设备实现,但海底内部形态和构造就无法直接获取,这可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种名为浅地层剖面系统的设备应运而生,就像医学中的光学影像可以探测身体内部秘密一样,该设备可以探测海底内部秘密。浅地层剖面仪最早是在测深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射频率更低,声波信号通过水体穿透海床底后可以继续向更深地层穿透,继续向下的声波到达海底浅表层不同底质分界面时,当介质阻抗差异较大时会发生强反射,而在同介质内声波发生反射的强度则较弱。

    2021年06期 v.46;No.216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扫海利器——合成孔径声呐系统

    郭军 ;匡增桂 ;李邵波 ;王爱学;

    <正>常规的侧扫声呐系统可用于探明海底地貌及水下障碍物,但受设备硬件及海洋环境的影响,一般多应用于近岸浅海区域,且常规侧扫声呐系统扫测量程短(通常100~400 m左右),在深海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深海区域扫海作业。难道就没有一种神奇的高科技手段,实现高效便捷的深海扫海作业吗?答案就是合成孔径声呐系统(synthetic aperture sonar,SAS),它的出现改变了深海区域扫海的作业方式,

    2021年06期 v.46;No.216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