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工业近景摄影测量编码标志改进与识别算法研究

    邹进贵;李照;孟丽媛;

    为了提高大尺寸工业摄影测量中编码标志点编码容量和解码准确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编码标志,该标志结合了环形编码标志和圆点编码标志的特点,编码容量可以达到131 072。在简单和复杂的场景中,从不同的拍摄角度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标记易于提取和识别,编码容量大,定位精度高,可以用于大尺寸工业摄影测量中进行点匹配和图像定向,甚至可以用作测量点,从而实现大量测量点的自动管理。

    2021年04期 v.46;No.21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9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7 ]

技术研究

  • 国产高分三号卫星干涉测量试验

    黄震;赵双明;常青;

    主要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提取试验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首先介绍了GF-3卫星及其主要成像模式;然后介绍了InSAR数据处理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基线估计、影像配准、相位解缠等,并介绍其典型算法;最后利用GF-3试验数据提取DEM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试验验证了目前国产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卫星在干涉成像、干涉测量方面的能力。

    2021年04期 v.46;No.214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6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6 ]
  • 光谱余弦修正在多光谱传感器辐射校正中的研究

    王科;龚龑;许凯秋;王峰;徐振亮;

    传统的辐射校正只针对单一波段进行,忽视了谱段间的关系这一客观事实。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兼顾光谱信息的辐射校正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谱段间的关系,引入光谱相似性测度,利用光谱角余弦作为修正条件。首先根据经验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定标参数,然后根据地物光谱角的余弦值去修正定标参数。该方法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影像上进行了实验,影像地类丰富,满足地物的选取要求。对比了无人机影像在本文光谱余弦修正方法(radiometric correction with spectral angle consine, RCSC)和经验线性回归方法(empirical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EL)辐射校正后的精度,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精度更优,相比经验线性回归方法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2.61%。

    2021年04期 v.46;No.21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融合卫星测高和船测重力数据的非均匀密度点质量方法

    孙鹤洋;金涛勇;赵闯;

    融合多源海洋重力数据是提升极地、近岸和海底地形复杂区域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模型精度的重要途径。利用国际公开的船测重力数据与测高重力场模型,以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例,本文分析了点质量密度和船测重力数据分布对点质量模型融合精度的影响,结合船测重力数据分布,构建了基于迭代移去恢复的非均匀密度点质量模型。在相同船测重力约束下,非均匀密度点质量模型融合精度较均匀密度的点质量模型提升可达12%。

    2021年04期 v.46;No.21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1 ]
  • 轨道约束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在境外电力选线中的应用

    冯发杰;魏鑫;丁亚洲;钱鼎伟;

    为了快速获取境外电力勘测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一种轨道约束的资源三号(ZY-3)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以南苏丹朱巴地区某220 kV架空输电线路选线为例,对比轨道约束与标准景影像立体区域网平差的精度。研究表明,轨道约束的ZY-3卫星影像立体区域网平差是可行的,其在9点布控条件下的平面及高程精度完全满足境外平原地区1∶50 000成图比例尺的精度要求。依据电力选线相关规程中关于电力选线各阶段的比例尺精度要求,轨道约束的ZY-3卫星影像立体区域网平差的精度能够满足境外平原地区电力选线及初设阶段的平面及高程精度需求。

    2021年04期 v.46;No.214 23-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区域滤波方法在IGS台站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王剑辉;符彦;韩菲;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在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上已经积累了将近20年的数据,形成了比较充足的GPS坐标时间序列。在GPS时间序列中包含着共模噪音和其他未建模的误差,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提取GPS时序中的共模噪声,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GPS时间序列的残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并在时序分析中将其剔除,从而得到纯净的GPS时间序列,来精确估计坐标和速度场。

    2021年04期 v.46;No.21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一种新的用于WiFi室内定位的最近邻搜索融合算法

    赵朋;何骞;程铭宇;

    研究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的WiFi室内定位,这是一种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室内定位技术。加权K最近邻搜索(weighted K nearest neighbor, WKNN)算法因为易于实现,可以用于位置的搜索确定。然而,WKNN算法的效率受最近邻搜索算法使用条件和K值大小的影响,为消除其影响并提高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最近邻搜索融合方法,经过大量实验和分析,发现该方法比现有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定位性能。

    2021年04期 v.46;No.21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8 ]
  • 基于信号丢失率的AP选取算法分析

    陈鹏;花向红;张伟;

    近十年来,基于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的WiFi指纹室内定位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其通过接收多个AP(access points)的信号来估计用户的位置。受到室内复杂环境的影响,不同AP的观测质量存在较大差异,AP选取对WiFi室内定位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到AP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信号丢失,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信号丢失率(signal loss rate, SLR)的AP选取算法,为了能够选取出更加合适的AP,本文针对基于SLR的AP选取算法进行了相关参数设置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参数设置下,基于信号丢失率的AP选取算法与其他现有常见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以及可靠性。

    2021年04期 v.46;No.21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极移时间序列建模及预测

    张林杰;刘晖;舒宝;杨志鑫;

    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ARMA)模型以及一阶差分ARMA模型分别对极移的X分量和Y分量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利用所拟合的模型对极移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发布的实测极移数据以及其他方法对比,证明了所建立的拟合模型在短期预报上的有效性。且X分量的ARMA模型在39 d预报跨度内的整体精度优于一阶差分ARMA模型,而Y分量45 d内的一阶差分ARMA模型预报精度比ARMA模型预报精度更高。

    2021年04期 v.46;No.21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江西省加权平均温度季节性多因子模型研究

    武可强;王建强;万安国;

    利用江西地区南昌和赣州两个站点2014-2016共3年的探空资料,基于数值积分和最小二乘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江西省单因子和多因子加权平均温度模型。两种模型的偏差集中在-3~3 K,优于广泛使用的Bevis模型和文献[6]建立的江西模型。对比江西单因子和多因子模型,发现多因子模型的精度更高,在南昌、赣州及全局的精度分别有了7%、9%和6%的提高。最后,按照季节分区建立了江西省季节多因子模型,相比全年的多因子模型,季节多因子模型的精度在四季分别有1%、9%、6%和3%的提高。

    2021年04期 v.46;No.214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8点法的等值线图自动绘制方法

    姚驰;赵晓琴;

    在通用的等值线追踪方法基础上,展开了开、闭等值线的追踪算法。并在追踪过程中针对多个出口情况下的选择问题,提出了特殊的处理方法——8点法扩张判断。该方法考虑了地形地貌特征,从根本上解决了等值线追踪时的随机性,使得等值线不割裂整体地貌,不在山谷、山脊地区出现错误小圆,可还原真实地貌特征。本算法简单明了,便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够为坡向坡度、地形自动提取提供支撑。

    2021年04期 v.46;No.214 50-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一种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新方法的探讨

    姬文斌;

    为提高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通过辅助测量装置在柱上变压器一侧引测两个测点,然后用RTK(real-time kinematic)测量两个引测点的平面位置(即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最后,将两个引测点的平面位置和两个引测点与要测量的点(柱上变压器位置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结合,计算出要测量点的平面位置(即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度高,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的效率。

    2021年04期 v.46;No.21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利用短基线集技术监测城市地表沉降

    杨红梅;

    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地表沉降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9景降轨ENVISAT 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和短基线集技术提取了西安市主城区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的时序形变信息和沉降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主城区在监测期间的最大沉降速率约为-150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125 mm。在监测期间西安市主城区共形成4个显著的沉降中心,分别是鱼化寨沉降中心、电子城沉降中心、三爻村沉降中心以及西等驾坡村沉降中心,其中鱼化寨中心沉降最为严重。短基线集监测结果对比同期水准监测数据,两者结果一致性良好,两者最大残差值为5.51 mm,最小残差值为0.02 mm,均方根误差为3.22 mm,由此验证了本文短基线集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2021年04期 v.46;No.21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优化极限学习机在城市轨道交通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黎冶;陈铮;董振川;李浩标;张献州;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及地表建构筑物的稳定安全,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进行优化,通过构建GA-ELM模型,实现对轨道交通施工隧道地表断面监测点实测数据进行变形预测研究,并将GA-ELM模型与ELM模型、传统BP(back progation)模型的变形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ELM模型预测效果得到很好的改善,证明了GA-ELM预测模型在施工隧道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021年04期 v.46;No.21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0 ]
  • 一种状态区间取值修正的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研究

    冯源;业明达;

    提出了一种对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的状态区间取值修正方法。考虑实测值在状态区间中的位置分布情况作为先验知识,对状态区间的端点重新定权,修正预测值在状态区间中的取值,从而获得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结合某建筑物的实测沉降数据,与原始GM(1,1)、残差修正GM(1,1)、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预测模型精度更高,状态区间取值修正方法对灰色-马尔科夫链的精度改善有一定的实用性。

    2021年04期 v.46;No.214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融合BP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地铁结构变形预测

    傅湘萍;王西地;

    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准则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组合模型,采用BP(bl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其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最终获得信息最大化的预测结果。将此方法应用于南京地铁某号线自动化监测,结果显示其预测精度高于任何单一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2021年04期 v.46;No.21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地铁自动化监测精度的研究

    杜海军;徐兵;杨明潮;

    在中国的东南部区域,较多城市地铁工程集中在沿海或沿江的漫滩区域,地层多为软土,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铁盾构区间保护区的变形监测尤为重要。地铁盾构区间受空间约束,一般比较狭长,本文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地铁盾构区间的变形监测精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合理、经济的监测方案。

    2021年04期 v.46;No.21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9 ]
  • 利用超体素的车载激光点云杆状目标的提取

    吴永兴;

    提出了一种利用超体素来提取杆状目标的方法。首先将车载激光点云中的非地面点进行体素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超体素;然后对超体素内的点云进行类型判别,点云大致可分为线型、面型、体型3种类型,杆状目标近似垂直于地面,其点云类型一般为线型;由于杆状目标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通过一种自适应半径的模型来检测主方向近似平行于Z轴的线型超体素是否属于杆状目标;最后依据各类杆状目标的高度和形状的差异,对杆状目标进行细分类。利用该方法对某城市街区进行杆状目标提取,杆状目标的检测率为93.5%,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2021年04期 v.46;No.21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9 ]
  • 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及发展趋势分析

    刘慧娟;魏伟;魏枝岐;

    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年、2017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相关专业资料,选取典型分析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渝城市群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布局、交通状况、城际空间联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综合分析,并基于客观数据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不均衡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2021年04期 v.46;No.21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4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1 ]
  •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的研究

    邱春霞;席敏哲;刘潘;董乾坤;

    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影响因子单元级别划分方法——路径距离分析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形起伏和河流等"障碍",增加了"桥头堡"效应,提高了影响因子单元定级的合理性,同时免去了传统方法中的修正体系,极大提高了土地定级的效率。并以陕西省延安市某县城区土地定级为例,利用特尔斐法确定影响因子和各因子的权重,利用ArcGIS的路径距离分析法划分影响因子的单元级别,通过多因素综合法叠加得出土地定级图。实验表明,路径距离分析法的土地定级更加合理,可用于城镇基准地价评估。

    2021年04期 v.46;No.214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7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
  • 无人机三维测图技术应用于1∶500农村地籍图测绘精度分析

    刘康;何高波;马高锋;

    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三维测图技术应用于1∶500农村地籍图测绘的作业要点,并对比全野外数字化实测与无人机倾斜摄影内业采集成果,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测图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地籍测量方法。对于遮挡区域需要进行外业调绘与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满足精度要求。

    2021年04期 v.46;No.21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7 ]
  • 基于步行安全的生活圈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王楠楠;刘艳芳;罗园园;罗名海;

    在城市交通出行中,行人作为弱势群体,步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街景图片识别三类步行设施,并叠加机动车流量与人口分布综合计算步行安全性。以步行安全性为道路网阻抗,计算分析了武汉市步行指数及医疗、绿地资源的可达性。结果表明:武汉市步行设施建设有待提升;步行安全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异,在"两江三镇"分割的情况下,汉口地区步行设施建设总体较为良好,但尚无法负担本地区的车辆及行人需求。在基于步行安全的可达性方面,居民生活步行圈建设良好,汉口地区处于较好区域。

    2021年04期 v.46;No.214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3K]
    [下载次数:1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1 ]
  • 菲律宾林地信息提取及变化分析

    徐美荣;闫金凤;王梦涵;高珊珊;张宵宵;

    以菲律宾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1990年、2017年两个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基于阈值的植被指数法提取各种自然和人工林地信息,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总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吕宋岛群再种林年均覆盖变化百分比最大,减少2.4%,米沙鄢岛群再种林年均覆盖变化百分比最大,增加135.2%,棉兰老岛群草地年均覆盖变化百分比最大,减少2.8%。

    2021年04期 v.46;No.214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 测绘仪器检定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士勇;唐辉;刘刑巍;夏定辉;

    以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为例,分析测绘仪器检定工作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C#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开发测绘仪器检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检定的仪器交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证书编制、信息查询等整个流程规范化、程序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4期 v.46;No.21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7 ]
  • 基于WebGIS的建设用地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邵东县为例

    王志成;

    以邵东县为例,针对其对建设用地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设计和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建设用地监测信息系统。系统采用经典的B/S(browser/server)三层应用架构,设计了一张图、批供地、土地开发、辅助决策和统计报表5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建设用地及相关数据的动态管理,并通过辅助决策功能模块为批供地办理及土地开发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46;No.21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ArcGIS数字线划图坐标转换实现与精度分析

    赵辉;陈俊英;范宏涛;王洁;

    研究数字线化图(digital line graphic, DLG)坐标转换,是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讨论坐标转换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转换模型分析了ArcGIS坐标转换的适用性与精度。结果表明,利用ArcGIS软件能够实现数字线划图的坐标转换工作。

    2021年04期 v.46;No.21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4 ]
  • 一种从CAD到ArcGIS数据转化方法研究

    夏振;陈起谟;刘金沧;

    为较好的实现空间数据从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格式转到ArcGIS格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感兴趣信息,以AutoLisp和ArcObjects为基础探索转换方法,提出了一种从CAD到ArcGIS数据转化方法。以层为单元,解析CAD实体内部数据结构,以文本文件为中间媒介,编写从dwg图层到shp图层的转化函数,制作插件嵌入ArcGIS,最后在ArcGIS中检查并分层整饰地形图。该转换方法能快捷方便的实现大批量空间数据转换。

    2021年04期 v.46;No.21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4 ]
  • 电子航道图数据预处理功能的完善与实现

    李艳芳;张秋实;熊嘉荔;朱楠;

    以长江电子航道图为例,提出一种数据预处理平台的升级与实现方法,对原有的EPS内业处理平台和电子航道图生成编辑系统边界进行重构,整合并升级部分功能,优化数据生产与质检流程,使得完善后的系统在功能及性能有一个质的提升,减轻数据生产编辑系统的负荷,进一步提高数据生产效率,以满足内河航道综合信息服务对电子航道图数据高质量快速更新的需要。

    2021年04期 v.46;No.21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使用开源软件的地图分幅软件设计与实现

    程晓光;陆泉源;郑诚慧;常学立;商建伟;

    现有的地图成图系统对最新版的地图分幅国家标准的支持不够充分,不能依据测区范围分幅,容易生成无效图幅,后期人工编辑工作量大。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受制于AutoCAD,有断供风险。基于Qt、GEOS、PROJ、GDAL、libdxfrw等开源软件,本文使用C++设计实现了一个4层架构、多线程的地图自动分幅软件。它全面支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分幅标准,可以基于测区边界指定地图分幅范围来进行经纬度分幅和矩形分幅。在图廓整饰中,支持读取DWG/DXF格式的分幅接合表,附加数字正射影像参照和批量图廓整饰,运行速度快。该软件扩展性强,容易跨平台,对于在地图分幅上摆脱对AutoCAD的依赖有积极意义。

    2021年04期 v.46;No.214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江苏省快速制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海荣;公孙梦琦;

    针对政务应急用图和常态化地图编制等快速制图需求,围绕知识规则驱动快速制图的核心理念,设计地图数据生产、更新、成图一体化建设流程,构建快速制图服务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规范、知识规则库设计、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与级联更新、快速制图软件系统的研发与维护等。建设成果既符合常态化地图出版要求,又能满足快速成图以及更新维护等多样化需求。

    2021年04期 v.46;No.21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无人机的配电导线断股缺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飞伟;郁云忠;袁林峰;许超;陈佳煜;严文君;李俊;刘争;

    配电导线的状态对用电需要和用电安全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当配电导线处于断股状态时,将可能导致严重用电事故。传统断股检视方法常依赖于人工,费时费力。为此,本文设计与研发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配电导线断股缺陷实时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获取配电导线影像,通过WiFi和WinSock机制完成影像数据传输;采用FCN网络而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图像分割,仅保留导线信息。针对断股导线特有的图像特征,采用滑动窗口思想,沿导线轴向方向提取窗口内的图像特征参数,查找异常特征参数窗口,从而实现断股导向的自动检测。最后基于实测数据对系统的实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据传输保持稳定、配电导线断股智能识别准确性高,所设计和研制的系统对配电导线安全检查有重要意义。

    2021年04期 v.46;No.214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9 ]
  •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运营电力隧道结构安全评估

    廖海山;

    以工程实例为依托,根据电力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对运营电力隧道结构安全进行长期监测所采集到的数据,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运营电力隧道结构安全评估结果,在蒙特卡洛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分析归纳出影响隧道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运营电力隧道的安全运营、日常养护和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v.46;No.21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区平面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成果分析

    武江伟;朴盛莲;张延安;

    主要介绍了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区平面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工作,针对长距离供水工程的施工以及隧洞段和管线段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精度的不同要求,提出了平面施工控制网测量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分析了成果精度,供类似工程参考。

    2021年04期 v.46;No.21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市县级自然资源地理块数据研究与应用

    吴勇;吴颖斌;

    为解决自然资源部门成立后数据来源复杂、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以地理实体为技术核心的自然资源地理块数据体系。通过数据叠加、业务融合,将自然资源常规业务所涉及的地理对象重新划分为管理区域、管理单元、建筑物及设施3个层级,并基本保持了对原数据的位置、属性的继承,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城市更新、土地收储、规划管控、违法监测等业务。自然资源地理块数据具有信息完整、简洁清晰的特点,从原来的横向业务视角转变为竖向的地理对象视角,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2021年04期 v.46;No.214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教学研究

  • WebGIS平台地图设计教学探究

    蒲生亮;骆玲新;聂运菊;

    WebGIS平台相对于桌面GIS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取、管理、分析及制图输出更加容易。然而,很少有研究将现有的WebGIS平台整合到地图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从WebGIS技术、WebGIS平台、WebGIS教学3个维度进行基于WebGIS的地图制图能力分析,以期为未来基于开源WebGIS云平台的地图学实践教学提供建设性参考。

    2021年04期 v.46;No.214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