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及破冰船航行特征分析(1984-2019)

    艾松涛;陈一凡;桂大伟;张汝诚;沈权;单学武;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中考察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进行识别和统计,累计经停了14个国家的32个港口,累计停靠了11个国家的18个极地考察站。探究了考察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考察船的往返路线选择情况,并总结了南极考察船穿越西风带的航迹规律。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国南极科考4个阶段的特征,为未来南极科考提供参考建议。

    2021年03期 v.46;No.21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技术研究

  • 多模数据融合的单频RTK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史永忠;朱新杰;鄢建国;章红平;魏荣灏;

    参考开源的RTKLIB代码,基于Visual Studio 2013设计开发了支持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GLONASS、GAILIEO数据的单频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 RTK)解算软件MSRTK(multiple system RTK),并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多模系统单频RTK解算技术是可行的,且四系统模式的定位精度要优于单系统、双系统和三系统模式的定位精度,即多模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单频RTK算法的定位精度。这一工作为多系统单频接收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1年03期 v.46;No.21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平台RTK的基准站网稳定性分析

    杨霞;周剑;王祥;孙伟;魏致富;柯亨松;贾伟定;

    针对城市基准站网稳定性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 RTK)测量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基于多平台RTK进行测试,在测试平台的基准站网中加入10 cm的高程误差,对测试数据的误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数据高程方向表现出8.57 cm的系统差,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监测基准站的稳定性,特别是整体沉降趋势信息,还可以反映RTK平台的服务能力。

    2021年03期 v.46;No.2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云三号C卫星星载GPS/BDS实时定轨分析

    凌三力;王甫红;张万威;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的建设与运行,低轨卫星开始搭载GPS/BDS双系统接收机以实现卫星轨道确定。利用风云三号C(FengYun-3C,FY3C)卫星星载GPS/BDS双频伪距与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设置4种仿真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星载GPS/BDS在轨实时定轨数据处理,重点进行BDS观测数据对伪距实时定轨和载波相位实时定轨的精度影响分析和算法耗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伪距观测值,可获得1.0 m的位置精度和1.0 mm/s的速度精度;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可获得0.3 m的位置精度和0.3 mm/s的速度精度,且引入BDS观测值后,伪距实时定轨精度降低,相位实时定轨精度有所改善。

    2021年03期 v.46;No.21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利用BDS/INS的杆塔姿态测量算法

    杨鸿珍;周启平;贺琛;魏永;傅宁;吉福龙;

    基于姿态信息是状态监测的关键参数这一特征,提出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和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融合的杆塔姿态测量算法。由惯性传感器解算输出姿态信息得出基线向量搜索范围,提高了整周模糊度的求解成功率,并将BDS输出的姿态信息作为观测量,对INS解算出的姿态信息进行校正。经实例验证,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卫星失锁带来的整周模糊度求解难的问题,并能进一步提高测姿精度。

    2021年03期 v.46;No.21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分解辅助的珠海CORS水汽监测技术分析

    丁建勋;李秀龙;刘晨;

    依托城市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CORS)系统,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水汽探测技术可实时获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产品。这些水汽信息是新一代CORS系统的革新产品,可为未来的精准气象服务奠定基础。为了探究小波变换对GNSS可降水量(GNSS-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GNSS-PWV)时间序列的处理效果,针对2019年7月18日至7月26日发生的多次降水事件,收集了相应日期珠海CORS水汽监测系统得到的GNSS-PWV时间序列,采用db4和sym4小波对上述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解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db4小波,sym4小波对GNSS-PWV时间序列的降噪效果更好,并且经其处理后的GNSS-PWV高频分量可更清晰直观地展示降水前水汽的异常突变。

    2021年03期 v.46;No.21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S-InSAR技术的深圳北站表面位移监测研究

    叶凯;金典琦;张勇;习树峰;张会;杨珍;

    利用2015-01-2018-08的40景COSMO-SKyMed HIMAGE雷达影像,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er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S-InSAR)技术获得了深圳北站时序形变信息,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深圳北站表面位移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InSAR遥感解译结果,结合深圳北站的工程建设背景,分析深圳北站表面位移的分布演化态势及其形变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深圳北站东广场填土、填砂厚度以及土壤成分、力学性质发生了一定变化,造成缤果空间地基下沉,墙体出现裂缝,外在的高强度工程施工(汇德大厦)则进一步加剧了地面沉降。通过实地踏勘验证了InSAR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公共设施形变监测、管理维护方面的可行性。

    2021年03期 v.46;No.21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验模态分解中IMF分量判定准则方法实验研究

    郑健;

    研究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的原理,将自相关函数法、能量值法、频谱分析法、累积均值法4种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性质判断准则应用于EMD分析,并以GPS桥梁动态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判断准则得出的结果不同,累积均值法和能量值法由于能够直接定量分析,所以可直接判定。自相关函数法和频谱分析法则需要结合图像分析,不能直接判断。因此,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判断。

    2021年03期 v.46;No.21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厦门地区地表形变季节性波动规律分析

    马静;

    利用厦门市连续运行基准站(Xiame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XMCORS)系统站点2013-2015年的观测资料,结合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卫星的同时期观测数据,反演得到的该区域水文荷载变化引起的地表位移,发现该地区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和GRACE卫星获取的地表位移时间序列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且存在一致性。定量计算周期项振幅发现GNSS观测的XMCORS测站水平方向上的振幅比垂直方向的小,东、北方向振幅平均值分别为1.13 mm和0.78 mm,垂直方向振幅约为水平方向振幅的3倍,达到3.05 mm。GRACE卫星获取的振幅小于GNSS获取的振幅,这说明GNSS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一些未模型化的误差引起周期性变化,具体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

    2021年03期 v.46;No.21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曲面断层结构的2007年所罗门群岛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

    孔英楠;孙海燕;陈庭;

    2007年4月1日,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的俯冲带地区发生了Mw 8.1级地震。利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的ALOS/PALSAR卫星雷达影像数据,采用二通差分干涉技术获得了覆盖所罗门群岛地震震区的同震地表形变场,根据四叉树方法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降采样,利用弹性半空间三角形位错模型进行断层几何参数反演;并结合断层深度剖分图的特征,构建更为合理的上下两个不同倾角连接的断层面模型,通过提出的断层剖分技术确定了最佳同震滑动分布模型。为了测试断层倾角的最佳估计,对不同断层倾角进行测试,对比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获取的同震观测数据和不同模型预测的InSAR干涉图,发现上下断层面倾角分别为10°和23°的模型更为合理。据此模型得到该断层同震滑动分布主要发生在距地表40 km深度范围内;最大同震滑移量为5.227 m,深度为2 km。

    2021年03期 v.46;No.213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方测量立体布尔运算方法

    杜海军;

    针对土方计算方法中计算结果不能通过数字地面模型表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土方测量立体布尔运算方法,给出了土方立体布尔运算方法流程并采用Visual LISP在AutoCAD中具体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地形。

    2021年03期 v.46;No.21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PSO-GA-LSSVM模型预测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

    谢洋洋;付超;吴大鹏;卞晓晨;王春;

    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模型参数选择存在随机性与单一优化算法寻找参数存在局限的问题,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引入LSSVM模型,建立了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PSO-GA)优化的LSSVM沉降预测模型。将GA嵌入PSO算法,降低了模型参数寻优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提高模型拟合精度。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将提出的模型与LSSVM模型、PSO算法优化的LSSVM(PSO-LSSVM)模型、GA优化的LSSVM(GA-LS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精度更好,稳定性更强。

    2021年03期 v.46;No.21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半圆柱模型的隧道点云中轴线提取与滤波方法

    冯阳;陈长军;闫利;刘华;

    提出一种基于半圆柱模型的隧道点云中轴线提取与滤波方法,通过粗提取和精提取中线点,采用三次B样条插值加密中线点,再采用高阶多项式精确拟合中轴线方程,根据所得中轴线方程,对点云进行切片、投影、空间圆拟合,得到隧道点云横断面,取空间圆平均半径作为隧道半径,设置距离阈值,实现隧道点云滤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中轴线整体偏差优于2 cm,噪声滤除率达88.969%,隧道壁点提取的正确率为91.741%,滤波效果较好。

    2021年03期 v.46;No.21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RANSAC多模型拟合的隧道点云滤波算法

    陈珂;刘华;闫利;乐林株;

    针对目前大多数点云滤波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 RANSAC)多模型拟合的隧道点云滤波算法。与单模型拟合滤波方法不同,该算法在每个隧道横断面上使用多个圆模型进行分段拟合,多个模型具有不同的模型参数,将远离所拟合的各圆模型的点作为噪声点进行剔除。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模型拟合滤波方法,所提出的多模型法具有更低的一类误差和相近的二类误差,对隧道三维激光点云的滤波效果更好。

    2021年03期 v.46;No.21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无人机土地测量路线规划与调度研究

    曹振科;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综合优势,研究了无人机在大面域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并以GW地区测绘项目为例,从无人机测绘路线规划与无人机调度方案优化两方面介绍了无人机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2021年03期 v.46;No.21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无人机技术在土地测绘与规划中的应用——以GH村土地优化为例

    李智强;

    以GH村"乡村振兴"土地优化利用项目为例,对无人机在土地测绘与规划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综合分析GH村土地优化利用项目的无人机测绘资料与实地调研情况,研究了无人机在土地平面测绘、立面测绘、时序规划中的应用方法,验证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测绘与规划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03期 v.46;No.21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风机轮毂定位

    张鸿翔;郑顺义;王晓南;王西旗;

    介绍了利用无人机平台上携带相机拍摄的风机影像,基于计算机视觉中的n点透视(perspective-n-point, PnP)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风机轮毂初步定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风机轮毂初步定位的要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021年03期 v.46;No.21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进的车载点云地面点提取滤波方法

    崔晨耕;

    车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信息的获取,为提升车载点云地面点提取效果,分析了主要的车载点云滤波方法,并从限制点云处理范围、点云数据格网化、种子点的优化和滤波参数的选取等方面改进了车载点云滤波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地面点云。

    2021年03期 v.46;No.21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机载LiDAR点云密度与DEM产品精度关系研究

    王康康;郑学东;赖旭东;

    对点云密度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产品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以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首先依据香农采样定理,对生产不同比例尺DEM产品所需要的点云密度进行理论推导和论证,然后以1∶2 000、1∶1 000、1∶500比例尺DEM数据为例,用平地、丘陵、山区3种地形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理论推导密度的点云数据在平地区域可以生产出满足精度要求的DEM产品,但在丘陵及山地区域需要适当增大点云密度。

    2021年03期 v.46;No.21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最优分割结果自动化确定方法

    王建如;程结海;

    基于非监督评价方法框架,采取"粗估计+精确定"的融合策略,提出了一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最优分割结果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与现有非监督评价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的影像最优分割结果更加精确,同时,该方法整个操作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实现了影像最优分割结果确定的完全自动化。

    2021年03期 v.46;No.21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波段融合的分类变化检测方法

    傅希琰;贾春鹤;

    针对图像分类后变化检测两次单独分类造成的误差累积问题,在结合图像波段融合原理的基础上,将变化检测问题转化为影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融合构造差异图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同分类后变化检测法相比,只进行一次分类就能实现变化检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类误差造成的误差累积问题。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初步实现变化检测,且该方法结果优于分类后变化检测法的结果。因此,所提出的方法在变化检测研究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年03期 v.46;No.21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矢量元胞自动机中的邻域影响力度量——以深圳市为例

    张丁文;唐琳;王轩;

    基于矢量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变更模拟中的邻域影响力进行了讨论,选取矢量密度因子及矢量邻域索引构建邻域影响力函数。根据深圳市路网数据及相关参数权重,计算地块通达度及发展为居住或生产用地的适宜度,同时结合政府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状态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的模拟。使用Kappa系数对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邻域距离半径为50 m时结合邻域影响力函数能获得比较好的模拟结果。

    2021年03期 v.46;No.21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众源地理数据质量评估研究

    蔡莉;李永轩;王淑婷;彭昱忠;朱扬勇;

    在分析开放街道地图(OpenStreetMap, OSM)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颖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该框架包括具体的评估指标、评估模型和评估流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并使用ArcGIS评估昆明市OSM数据集的质量。结果表明,昆明市OSM数据质量一般,仅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太适合专业的科研领域。

    2021年03期 v.46;No.21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OI数据的广场功能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王静;张雪;郝嘉楠;高泽阳;

    基于ArcGIS中的网络分析法,选取兰州市城关区东方红广场、五泉下广场和万达广场构建沿不同等级交通线的1 min、1.5 min、3 min 3个缓冲区圈层,同时统计不同缓冲区内居住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三大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的数量与占比。结果显示,东方红广场的交通条件最好,3 min内沿交通线覆盖的服务区最多;总体来看,商业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设施密度最高的分别是万达广场、东方红广场、五泉下广场;东方红广场和五泉下广场3类设施占比均匀,万达广场居住功能较弱;各类设施分布具有圈层特点,距离广场中心越近,商业设施密度越大,居住设施密度越小。

    2021年03期 v.46;No.21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理市情的城市安全动态监测研究

    夏兰芳;毛炜青;吴张峰;李海;

    基于地理市情成果数据,以城市高危仓储分布和监测为例,研究了影响城市安全的城市危化品企业的定位与分布;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危化品企业同周边敏感源的危险等级评价模型,对危化品企业的危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建议将风险治理融入上海市精细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提升超大城市的风险防控力,从而提升城市韧性。

    2021年03期 v.46;No.21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浮动车数据挖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

    逯琳;邵世维;刘辉;

    基于浮动车大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空间格网及行政区划两个空间尺度下研究城市职住空间特征,从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浮动车数据在空间上的聚类结果及职住分离指标等多个方面对武汉市三环线范围内的职住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浮动车大数据可以快速、精细化地分析职住空间特征,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2021年03期 v.46;No.21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相关分析-粗糙集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顾婷;

    针对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信息重复和干扰的问题,将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属性约简算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优化,依据粗糙集属性重要度定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优化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对于指标体系构建非常关键。相关分析能够筛除线性相关指标,避免了指标信息冗余;粗糙集Horafa属性约简算法既能剔除干扰信息,又能对指标客观赋权。初始、筛选、优化3种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趋势一致,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

    2021年03期 v.46;No.21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外语地名机器翻译中通专名区分技术研究

    颜闻;毛曦;钱赛男;马维军;殷红梅;刘德钦;

    现有外语地名机器翻译中只有关于音译方面的研究,区分地名通名与专名的研究未开展,造成无法区分地名的通名与专名,外语地名翻译过程中无法正确选择音译与意译的翻译方式,外语地名翻译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外语地名通专名区分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地名词语构建结构树,并对树的叶子节点进行分类来完成通名与专名的区分,从而确定翻译方式。对英国地名进行区分,实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区分外语地名通专名,可辅助进一步的地名翻译,提高翻译精度。

    2021年03期 v.46;No.21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行短波辐射变化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以秦岭淮河地区为例

    崔晓临;王倩;张帅;

    选用地-气系统辐射产品中的地表下行短波数据分析秦岭淮河地区辐射分量时间变化,得到如下结果:地表下行短波辐射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在2002年7月和2004年9月发生显著下降;结合海洋尼诺指数对下行短波辐射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间下行短波辐射发生突变的时间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时间具有高度一致性,且辐射突变时间基本发生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初期。同时下行短波辐射通量在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显著下降,在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显著上升。

    2021年03期 v.46;No.213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利用机载激光点云的河流横纵断面自动提取方法

    黄亮;何建清;

    传统的河流断面测量方法具有周期长、成本高、外业多等不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河流横纵断面自动提取方法。首先,使用渐进三角网滤波器从机载点云中分离出地面点,用以构建三角网模型,并将其转化成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接着,利用洼地填充、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河流栅格提取、矢量化等水文分析模块,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中自动提取出河流中心线。然后,修正河流中心线并生成纵断面,沿着纵断面按固定间距自动提取横断面,并自动填充属性。最后,利用断面线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缓冲区范围从正射影像中裁剪出河流影像,并将河流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横纵断面数据打包成完整成果。项目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数据精度高、更新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大范围的河流断面数据生产。

    2021年03期 v.46;No.213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可视化工程测量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刘根水;蒋健;陈炜;

    针对现代工程测量中无法内外业协同作业、数据和测量成果难于集中管理、外业缺少可视化测量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的可视化工程测量平台。该平台使用物联网技术将全站仪和GPS-RTK(real-time kinematic)一体机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处理数据并将其保存至数据库,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架构构建管理平台与可视化测量平台,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在线测量作业流程。该平台将测量仪器联网,统一管理工程数据和作业流程,实现了可视化测量,可为施工企业提供管理、作业一体化服务。

    2021年03期 v.46;No.21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ptalks的外业草图绘制捕捉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钱隆;罗年学;陈烁;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的开源地图引擎,Maptalks以其优良的性能和灵活的插件构建方式,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得以应用。鉴于其正处于稳步开发的阶段,部分功能还不够完善,还未实现实际项目中的草图绘制编辑所需的捕捉功能。针对此问题,开发了基于Maptalks的捕捉插件,实现了地图编辑中的捕捉功能。此成果一方面满足了外业草图绘制简单捕捉编辑的需求,另一方面完善了Maptalks的功能,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2021年03期 v.46;No.213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isual LISP的界址点坐标交换格式转换研究

    杨一洋;张潇珑;

    针对界址点坐标交换格式转换中常出现的点重复、未闭合、区无序等属性与格式问题,基于AutoCAD平台,结合图形对象属性列表元素,采用Visual LISP编程,将图形对象的质量检查与数据生产结合起来,改进了坐标交换格式文件的转换方法。实际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避免数据格式排列出错,还能消除因属性错误而衍生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质量检查及生产的效率。

    2021年03期 v.46;No.21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测绘地理信息》近期、中期目标质量提升方案

    汪宏晨;阮剑;何正国;高华;

    以《测绘地理信息》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核心库为契机,坚定办刊宗旨,提升编校质量,根据测绘学科发展趋势,实时跟踪学校一流学科课题组在各自融合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加大组稿力度,提出了《测绘地理信息》近期、中期目标质量提升方案,以期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跨越式发展。

    2021年03期 v.46;No.21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测绘地理信息》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正>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1年4月发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遴选报告(2021—2022年度),《测绘地理信息》进入核心库。《测绘地理信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测绘专业领域工程技术类期刊。《测绘地理信息》创刊于1976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被俄罗斯《文摘杂志》

    2021年03期 v.46;No.21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