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二虎;孙聃石;万伟;王凌轩;李岩林;
基于平台误差角概念,在欧拉旋转角的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大失准角状态下的非线性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初始对准误差模型。模型中,将系统状态噪声和量测噪声均视为复杂加性噪声。将量测方程视为线性方程,对经典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进行简化,有效地降低了滤波算法复杂性与计算量。针对所提出的非线性SINS初始对准的误差模型和简化后的UKF滤波算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惯导设备精度较高的情况下,算法能够有效应对多类失准角问题;在惯导设备精度很低时,水平角能得到准确对准,方位角无法有效对准。
2020年06期 v.45;No.21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良发;乔学军;聂兆生;王坦;
利用GAMIT/GLOBK软件,采用双差模式分别对2017-01-01-06-28期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12个基准站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观测数据进行精密处理,对比分析了BDS和GPS的基线及网平差结果及精度。结果表明,BDS基线的水平向重复性基本优于1 cm,垂向重复性约为厘米级;GPS基线重复性在3个方向均为毫米级。BDS和GPS单天解坐标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统计分析表明,两者在水平向上相差为毫米级,垂向相差1~2 cm。BDS静态相对定位在水平方向已可满足亚厘米级高精度监测,在垂向可满足厘米级精度监测的需求。
2020年06期 v.45;No.210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武平;熊维茜;
通过引入多层导航网格模型,首先提出了一种室内多层导航格网构建算法,解决了室内路网模糊的问题,同时,兼容了包含特殊路网信息的车行模式下的道路规划问题,让该模型下的路径规划更为灵活;然后提出一种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化方式,采用视野法与道格拉斯简化法,对路径规划结果进行优化,有效解决了格网模型存在的"锯齿"与"绕路"问题;最后,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了基于该模型的室内导航应用,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020年06期 v.45;No.21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智财;翁伟;朱顺痣;
为了解决电力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数据更新过程中原始管线数据与普查管线数据路径不一致的问题,借鉴道路匹配模型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建模的电力地下管线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管线进行插值处理,然后计算电力地下管线间的管线特征值,再次提取每对原始管线以及普查管线的管线对特征,最后进行归一化特征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管线匹配,进而更新管线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准确地处理新旧电力管线的路径匹配问题。
2020年06期 v.45;No.210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红伟;周达;张海涛;
海潮负荷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测量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误差源。天顶对流层延迟是GNSS遥感天顶水汽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探讨海潮负荷对天顶对流层延迟的影响,选取分布在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多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ervice, IGS)跟踪站,并利用GAMI软件进行联网解算,对比分析不同测站地理位置条件和不同的海潮模型对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海潮模型对测站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的影响最大值可以达到4 mm,对于沿海测站,单天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振幅可以达到23.10 mm,说明选取合适的海潮模型可以提高测站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的精度。
2020年06期 v.45;No.21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建锋;刘智敏;刘盼;郭金运;
针对电离层延迟对导航定位带来的影响,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中心提供一个太阳周期11 a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TEC)数据对山东及周边区域电离层进行时序分析、经纬度时空特性分析,结合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东及周边区域电离层VTEC值具有明显年周期;2007年出现春季异常现象,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出现冬季异常现象;单日时空特性表现为:北京时间12:00-14:00出现当天VTEC峰值,达到峰值后VTEC值急剧下降;纬度的时空特性表现为:随着纬度的增加,VTEC值明显下降,经度的时空特性无显著特征变化;太阳活动指数年均值和VTEC年均值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81 7;地磁活动活跃时,地磁指数月均值与VTEC月均值存在中度相关性,2010年、2011年、2013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 7、-0.591 3、-0.531 9。
2020年06期 v.45;No.21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永辉;任彪;徐景田;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卫星钟差是影响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关键性因素。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ervice, IGS)超快速星历(IGS ultra-rapid,IGU)预报模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卫星钟钟差具有相应的适用性。鉴于常用的单一预报模型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针对超快速卫星实时钟差预报的模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GA-BP模型)。选用灰色模型预测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GA-BP模型进行卫星钟差预报。经数据分析显示,GA-BP模型在不同时段的预报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20年06期 v.45;No.21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志堂;张庆涛;康胜军;宋玉兵;王广源;
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和高精度相对重力联测的方法,利用江苏省已有点位实施全省重力基本网布设和观测,从而实现江苏省重力基准建设。其中绝对重力观测精度0.308×10~(-8) m·s~(-2);相对重力联测精度优于10×10~(-8) m·s~(-2);平差后点位重力成果精度优于10×10~(-8) m·s~(-2)。该成果对于江苏省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提升、保持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区域重力基准建设参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0年06期 v.45;No.21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沈迎光;吴学文;董旭明;杨锟;
为克服数字水准仪室外检校的局限性,实现室内快速精确检校。基于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采用室外模拟法和室内外比对法,建立专用光管室内数字水准仪检定装置,提出了的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电子i角和补偿误差的方法,探讨了根据测量读数异常和仪器指示检验电荷耦合器件位移变化的方法。实践证明,室内方法克服了室外检校方法的局限性,成本低、效率高、实用性强,检校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因此,快速判断和评估数字水准仪的性能,同时保证检校精度和效率,对于仪器使用者和检定机构而言,有较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2020年06期 v.45;No.21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黎付安;黄登山;
应用遥感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与高空间分辨率全色影像进行融合以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可为地物分类提供可靠的数据源。选取目前常用的IHS(intensity-hue-saturation)、PC(principal components)、Brovey、HPF(high pass filter)、SFIM(smooth filter based intensity modulation)、Wavelet、Contourlet等融合方法对国产ZY-3、GF-2影像进行融合,并从融合影像的光谱保持度、空间信息增强及分类准确度等方面来进行融合方法的适宜性评价。实验分析表明:PC融合方法对ZY-3影像的融合效果较佳,光谱保持性较好,空间信息增强和融合影像分类精度均优于其他方法;SFIM融合方法对GF-2影像的空间信息增强较好,光谱保持性较佳,融合影像分类精度最高,整体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2020年06期 v.45;No.210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磊;
建筑物识别是地理国情监测、违法用地查处、城市快速建模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的主要任务。考虑到建筑物高突于地面的现象,以资源三号卫星提供的多光谱影像和三线阵立体观测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邻域高差分析的遥感影像建筑物识别方法。以江苏省泰兴市一处城郊结合地块为研究区域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建筑物可以被快速准确地识别发现。该方法为扩展国产测绘卫星在土地资源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持。
2020年06期 v.45;No.21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军军;万超刚;姚炎林;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真实世界不断强烈的再现需求,倾斜三维模型、全景影像、激光点云等数据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各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解决倾斜三维模型与全景影像数据各自真实感展现上存在的不足,使用Three.JS的开源框架对全景数据及倾斜摄影三维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呈现给用户"多方位、多视角"清晰的视角体验。
2020年06期 v.45;No.21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廖锐斌;黄灿;
非接触、数字化、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现代化激光测距法在工业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针对高精度激光光斑位置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拟合的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实验与测试情况。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效果理想,具有精度高、稳定高效、实用性强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5;No.21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新;曾庆;申永伟;周斯黎;
分析了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技术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倾斜摄影与街拍取景三维模型融合技术研究方案,设计研发了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生产、融合工艺流程,通过此方法解决了倾斜摄影近地面数据模型结构失真和纹理贴图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精细度和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0年06期 v.45;No.21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莲;郭忠磊;张琼;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密不可分。采用无人机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加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像控点布点间距,再利用清华山维EPS地理信息工作站进行图库一体采编工作,可以很好解决大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问题,其精度完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020年06期 v.45;No.21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吕智;邹进贵;丁育萱;
Structure Sensor是一款可以与iPad等移动设备相结合的便携式3D扫描仪,可通过Skanect软件扫描人像、物体或场景并进行三维精细建模。采用3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案,在室内环境中利用Structure Sensor 3D扫描仪对小尺寸模型进行三维建模,并在模型上选取部分点进行尺寸量测,与徕卡TM50全站仪测量方案和基于三维直接线性变换算法的非量测数码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近距离测量中Structure Sensor 3D扫描仪尺寸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测量稳定性高,建模质量高,流程简便,可以替代非量测数码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2020年06期 v.45;No.21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涂伟;李清泉;高文武;马威;汪驰升;朱家松;
桥梁挠度刻画了桥梁在荷载作用或者温度变化下的几何形变。桥梁挠度测量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可用精准的桥梁挠度数据来监测桥梁荷载的时变规律,揭示桥梁形变的周期性规律,分析桥梁整体结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态挠度实时测量方法,利用高精度相机、基准靶标和若干红外测量靶标构建桥梁挠度实时测量系统,其中基准靶标能够有效抑制图像系统噪声和大气变化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实现了桥梁挠度的实时高精度测量。与传统的千分尺测量法相比,两者测量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高达0.95,测量值仅相差0.2 mm。本文方法可应用于大型桥梁、桥梁集群的结构健康监测,为其安全性能精准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2020年06期 v.45;No.210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6K] [下载次数:1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根山;
当基坑不及时回填时,沉降监测点处于悬空状态时,常规水准测量需为仪器、水准尺搭建平台。为提高效率,提出视准线切顶法。首先,使水准尺和前、后视沉降监测点到水准仪的距离相等;然后,视准线精确切准后视监测点顶部,转动水准仪在水准尺上进行后视读数,同理得前视读数;最后,两次后视与前视读数之差的平均数即两个监测点高差。该方法在某电厂进行了试验,经过与二等水准对比,证明该方法可行,解决了困难条件下水准测量的技术难题。
2020年06期 v.45;No.21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慧贤;
建筑物变化检测干扰因素太多,导致算法鲁棒性差,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顾及多特征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综合利用建筑物指数特征、光谱变化特征、阴影特征等解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变化自动检测问题。该方法将变分建筑物指数的差异作为建筑物变化决策因子,多元变换(multivariate alteration detection,MAD)变量作为光谱变化因子,在D-S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框架下建立概率模型,采用像素级、特征级和对象级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建筑物变化检测;同时将阴影作为辅助因子进行场景理解的变化信息后处理,进而去除一些非建筑物变化的高亮度区域。并利用两套ZY-3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2020年06期 v.45;No.21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浩飞;常伟纲;楚宪亮;
基于大量沉降监测序列监测后期趋稳的特点,利用新信息优先的新陈代谢灰色GM(1,1)模型和优化的反向累加灰色GOM(1,1)模型对工程中呈递减趋势的沉降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并对不同建模原理得到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将两种模型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GOM(1,1)模型对沉降序列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两种模型结合的新陈代谢GOM(1,1)模型的预测及模拟精度进一步的提高。
2020年06期 v.45;No.210 97-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华盛;孙发秋;刘丙财;许海源;江万寿;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电力走廊的三维重建能为电力巡线、布线测绘、自然灾害预警等提供很大的便利。由于电力走廊存在转折、交叉、分支等现象,多架次模型存在形态参差不齐、重复、模糊、空缺等问题。当数据量庞大时,靠人工裁剪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由于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复杂性,容易产生错误。针对所述问题,提出按电力走廊自动裁剪多架次Mesh模型的方法。首先,提出四平面裁剪和圆筒裁剪作为裁剪单元的概念,按电力走廊生成裁剪区域,通过并集运算得到走廊架次模型;然后,提出裁剪窗口和窗口评价值的概念,按经纬度划分多个窗口,通过窗口内架次模型的占有率和清晰度来给出归一化的窗口评价值;最后,按窗口评价值来选择架次模型,并对走廊架次模型按窗口进行裁剪。
2020年06期 v.45;No.21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学军;詹焕发;唐争气;陈思洁;
介绍了采矿巷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内容、设计过程和软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将位置服务与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SuperMap平台开发采矿巷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达到了理想的使用效果。
2020年06期 v.45;No.210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京晶;胡洪宁;
针对水陆区域一体化综合测量,开展无人艇载测绘系统研发和验证试验。着重解决无人艇水陆一体化测绘系统的兼容性、多源设备集成、同步采集、航行测绘一体化控制、水陆多源数据拼接等关键技术,完成水面无人艇结构设计核心技术的探索和测绘系统的综合设计。对钱塘江某段进行水陆一体化综合测量试验,验证测绘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研发的无人艇水陆一体化测绘系统的测量数据达到海道测量标准,可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5;No.210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谭行;蒋健;陈炜;谢成;
地质灾害频发一直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十分重要。针对传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非全自动监测和海量监测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方案,给出了专用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所设计的系统通过卫星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的全自动实时采集,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代替传统阻塞式IO通信方式和集中式系统架构,根据地质灾害监测的实际需求,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可视化监测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监测效率,提升了海量监测数据下的实时性。
2020年06期 v.45;No.210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标;陈楠;
应急专题符号是表述突发事件和应急信息、提供应急服务的专题性地图符号。针对一些软件自带符号库无法满足应急专题地图生产要求的问题,进行了应急专题符号库的设计与实现。根据应急专题地图的图面内容将应急专题符号划分为地理底图符号、应急要素符号和图幅整饰符号,分别进行相应设计,同时利用MapStore软件的符号定义模块实现了符号库,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设计与实现的应急专题符号库合理、实用,能够提升应急专题地图的制图效率。
2020年06期 v.45;No.210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颜敏;程婷;张庆轩;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地理地址编码在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名称匹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理地址编码是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地点名称文字描述与地理坐标对应关系的技术实现方法,它是沟通各种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数字城市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一个关键技术。POI名称匹配是地理地址编码的关键步骤,传统的POI名称匹配费事费力,准确率不高且不稳定。基于以上问题,以德州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数字德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契机,以数字城市中的POI数据快速更新为课题,以德州市某县的数字城市建设为例,为达到数字城市建设中依据专题资料进行POI数据库的快速有效更新的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文分词的POI快速名称匹配与加权关键词的数据分层的更新方法。
2020年06期 v.45;No.21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逸;卢宾宾;谢嘉仪;
利用武汉市中心城区2017年8 370个二手房房价数据,基于特征价格法对房价从房屋的位置特征、结构特征和邻域特征等方面进行解释性建模。在利用分布回归进行模型变量选择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对房价进行预测分析。为了保证结果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分别进行了5次独立实验,在每次实验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能精细地解释优势特征,相较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改进。验证了在预测房价过程中考虑空间关系异质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房地产市场研究和房价预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20年06期 v.45;No.210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2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华;代侦勇;
在现有的水体瞬时点源污染扩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瞬时点源污染物扩散漂移模拟分析的方法,结合河流速度分布特征,建立了河流污染扩散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汉江武汉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了动态模拟,以不同颜色显示不同污染浓度,预报了污染物质的漂移轨迹。
2020年06期 v.45;No.21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友昆;余章蓉;时盛春;
坐标转换是空间地理数据应用的常用功能,由于部门及应用场景不同,不同坐标系成果的相互转换工作将长期存在。目前的坐标转换不仅需要脱离ArcGIS和AutoCAD等软件,还要实现主流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坐标转换。为此提出了基于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和Teigha库底层开发的通用坐标转换方法,给出了系统架构,实现了参数管理、参数计算、坐标转换、数据读写等功能。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和保密性。实践表明,该系统转换结果正确可靠。
2020年06期 v.45;No.21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志;姜良存;乐鹏;吴昭炎;梁哲恒;
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越来越多的政务数据公开在网络上,然而数据间的结构和语义差别、语义关联缺失严重影响了数据间的互操作和共享。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政务数据共享模式,从关联数据发布和构建关联出发,着重探讨了涉及空间信息的政务数据关联方法,并通过实验用例验证了该数据共享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
2020年06期 v.45;No.210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岸康;李建松;杨娜娜;李林泽;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2015年实有人口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武汉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使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武汉市养老服务可达性;结合两者结果,研究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可达性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发现:(1)武汉市人口老龄化从市中心到外围呈高-低-高三环分布;(2)老龄化空间聚集效应加强,人口老龄化呈现向城市中心聚集趋势;(3)养老服务可达性空间差异较大,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4)养老服务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相关性较小。
2020年06期 v.45;No.210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8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