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二虎;李雪川;金双根;刘经南;
利用3种不同的月球重力场模型(LP165P、SGM150J和GL0900D),基于嫦娥三号实测超长基线干涉法(VLBI)数据分别进行嫦娥三号环月段定轨计算,通过轨道重叠分析评估了3种模型对不同环月轨道(100 km×100 km和100 km×15 km)的解算精度,分析不同阶次的重力场模型对轨道的影响,然后通过轨道预报分析3种模型的轨道预报能力,结果表明,GL0900D用于定轨及预报的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模型。利用GL0900D重力场模型分别对嫦娥二号和三号的环月轨道进行确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嫦娥三号的定轨精度明显优于嫦娥二号的定轨精度。
2015年06期 v.40;No.18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3 ] - 杨军建;姚宜斌;许超钤;曹娜;
分析了CSRS-PPP、Magic GNSS、APPS三种在线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处理了WUHN、FLIN、BJFS、BRAZ、MBAR、RIGA六个IGS测站数据,得到在线PPP服务的副产品对流层天顶延迟(ZTD),并且与IGS测站直接提供的ZTD进行比较和精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Magic GNSS、APPS得到的ZTD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CSRS-PPP在每一天数据的开始阶段存在较大的跳动,其他时段可靠性非常高。
2015年06期 v.40;No.18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3 ] - 倪飞;房世龙;赵苏政;
坐标系统转换是利用具有两个坐标系下坐标的公共点求取转换参数。公共点的坐标精度直接影响转换参数的求解精度,也就是影响坐标转换的精度。探讨利用拟准检定法解决公共点坐标间转换的粗差问题,当公共点误差较小时,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直接求取参数;当公共点误差较大时,采用拟准检定法判定粗差位置并估算粗差值大小,改化公共点坐标,然后采用改化后公共点坐标求取参数,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转换坐标。
2015年06期 v.40;No.18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3 ] - 张明;刘晖;范城城;
提出了对流层加权法,根据站间高差对对流层参数进行约束,得到的相对天顶对流层湿延迟精度更高,降低了对流层对模糊度估值的影响,提高了模糊度浮点解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对流层加权法将初始化速度提高了约14.6%。
2015年06期 v.40;No.18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9 ] - 张清华;王源;孙阳阳;高磊;陈正生;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空间信号的可用性评估问题,分析了GPS和Galileo系统的可用性评估情况,给出了BDS空间信号可用性评估的模型和统计步骤。评估结果发现,在单类中断影响下的单星可用性整体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在所有中断条件下,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的平均可用性都是最好的,达到了0.988 5,中等高度地球轨道(MEO)卫星的平均可用性都是最差的,为0.922 0,对比BDS的公开服务性能规范中的指标,发现GEO卫星和MEO卫星的平均值满足指标的要求,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低于指标的要求。
2015年06期 v.40;No.18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2 ] - 王彬;
利用精密星历比较以及卫星激光测距(SLR)验证,对2013年BDS广播星历轨道误差及钟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径向精度优于2 m;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等高度地球轨道(MEO)卫星径向精度相当,在1 m以内;IGSO和MEO卫星中误差在2 m以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卫星广播轨道切向精度仍需进一步改进。
2015年06期 v.40;No.18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3 ] - 韩菲;张春燕;
根据精密单点定位的数据模型,详细介绍了其误差改正模型理论,论述了BERNESE5.0软件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块的数据处理过程,结合实例数据,通过对BERNESE5.0的PPP解与GAMIT/GLOBK静态网解进行对比,分析了BERNESE5.0的PPP解算精度。结果表明,BERNESE5.0的PPP解可以达到cm级的定位精度。
2015年06期 v.40;No.18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13 ] - 林江伟;张桂强;
分析了利用时间序列进行电离层预报的方法,根据IGS提供的格网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在得到TEC值残差序列的基础上,利用谱分析去掉周期项,并采用平滑算法去噪后,对随机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而进行预报。针对构建时间序列的原始数据时间跨度问题,对中纬度地区的不同尺度的时间序列预报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2012年IGS上半年的TEC数据进行实例验证表明,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时间序列预报的精度和MA模型的阶数大致相当,周期项数成线性增长。
2015年06期 v.40;No.18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1 ] - 徐秀川;段双全;宋超;任瑞亮;
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精密导线网测量案例,阐述了地铁精密导线网的布设要求及布设形式,介绍了影响导线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实例验证了对导线边进行温度、气压改正及边长归化改正的必要性,总结了提高边长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2015年06期 v.40;No.180 35-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9 ] - 孙同贺;闫国庆;高磊;
抗差估计法的关键是选择具有抗差性的初值和合适的等价权。当观测数据中含有粗差时,中位数法具有很好的抗差特性。以中位数求得的参数解作为迭代的初值,基于IGGⅠ权函数,采用抗差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求解。以平面拟合为例,将该方法与最小二乘法、总体最小二乘法和抗差总体最小二乘法相比,分析表明,以中位数作为迭代初值的抗差总体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结果更佳。
2015年06期 v.40;No.18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张良;姚宜斌;雷祥旭;
使用COSMIC数据分析和管理中心(COSMIC data analysis and archive center,CDAAC)提供的level 1b数据中的掩星事件表和观测路径上的绝对电子含量资料,在假设电离层各层电子密度相同的前提下,对Abel积分公式进行离散化,并使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其结果与COSMIC所提供的电离层廓线产品符合度较高,且二者的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52×103el/cm3和6.61×103el/cm3,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5%和2.9%。所使用的方法计算简便,并且精度与COSMIC产品一致。
2015年06期 v.40;No.180 41-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7 ] - 伍根;李欣;仲俊诚;
水准平差常用的定权方法有按测段距离定权和按测站数定权两种。介绍了这两种定权方法的原理,比较了水准平差中以每km高差中误差和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定权的特点,以实例计算分析说明了建筑沉降观测中水准平差定权方法的合理选择。
2015年06期 v.40;No.180 44-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 康超;黄声享;李洋洋;
在传统GM(1,1)模型基础上,推导了改进背景值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将原始序列经过小波去噪后再采用新陈代谢GM(1,1)建立预测模型的精度明显高于传统GM(1,1)模型直接建模预测的精度,可用于变形监测的分析预报。
2015年06期 v.40;No.18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6 ] - 许虹;
建立合理有效的模型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GM(1,1)模型、Kalman滤波以及自适应Kalman滤波各自的特点:GM(1,1)模型较为适合变形趋势呈指数或线性分布的变形分析与预测,而Kalman滤波对建筑物变形趋势呈线性或波形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相同的条件下,自适应Kalman滤波较Kalman滤波模型的收敛性及自适应性好,更接近于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2015年06期 v.40;No.18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7 ] - 谢建春;姚吉利;马宁;贾象阳;刘科利;韩保民;
以坡度梯度为分类函数,通过给定坡度梯度阈值,实现坡坎提取的方法。从地面点云中提取一组剖面上的点,构成剖面线(探测线或断面线),并按坐标对点云进行排序;在一个剖面线上,计算每个点的坡度梯度,并以此为测度,判别每个点所属的类,对坡面点和其他地形点进行编码,赋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别。实验表明,坡度梯度法探测坡坎有效可行。
2015年06期 v.40;No.18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1 ] - 付婷;程雄;郝琨妍;
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图斑的自动综合,提出从图斑的属性及空间邻近度出发构建综合邻近度,从而对图斑邻近判断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化的探讨,并利用景观评价指数来对综合邻近度应用于图斑自动综合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蕲春县彭思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保持了土地利用图中综合前后各地类的结构布局,证明了运用综合邻近度的方法来综合对象是可行的。
2015年06期 v.40;No.18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1 ] - 张鑫淼;杨航;
以降低数字线划图(DLG)数据生产成本和保证数据质量为目标,结合DLG数据生产实践,总结了DLG数据精编的一般流程,分析了数据精编中影响效率的相关问题,探讨了提高效率的方法,提出了优化的生产方案,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符合质量要求。
2015年06期 v.40;No.18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刘全海;冉慧敏;李楼;郭云嫣;
针对智慧规划对空间信息资源的需求,在分析智慧规划时空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时空数据资源体系框架,包括基础空间数据、规划成果数据、规划专题数据以及其他专题数据。根据其时空动态性的数据特征,采用基态修正模型及快照序列模型构建时空数据模型,并进一步设计时空数据组织方式。在解决了智慧规划时空数据标准、智能数据转换、数据监理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以智慧常州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为例,设计开发了时空信息智能化采集和处理平台,经过广泛应用,验证了这一技术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5年06期 v.40;No.18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6 ] - 喻国强;陈洪建;
单要素多重叠盖(多重洞、岛)问题是影响CAD与GIS数据转换质量的因素之一,介绍并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有向图路径分析法区分岛、洞进行取舍的方法,详述了该方法的系统组成,基于Arc Engine开发了相关应用实例,并运用于实际项目中。
2015年06期 v.40;No.18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俞志强;司文才;李东阳;付仲良;
地理信息服务的多源、异构和分布式特征是制约地理信息共享的关键问题。研究了一种多源、分布式和异构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无缝聚合方法,提出了一种混合服务聚合模式,实现了按网络环境、数据范围、位置和优先级等条件对符合OGC标准或WSDL/WADL描述的各种数据服务、处理服务等分布式、异构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调度和动态组合。在安吉美丽乡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通过对本地与天地图和百度等服务资源的聚合应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06期 v.40;No.18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0 ] - 琚锋;吴建晔;赵俊;
为更好地展示宣传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出基于天地图的在线地图展示思路,展示平台采用天地图主节点API进行开发,调用天地图丰富的地图服务资源,将新农村建设成果展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新农村建设成果一体化综合管理,以湖州市为例给出应用示范。
2015年06期 v.40;No.18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卢松耀;梁龙昌;卢凌燕;
针对高支模监测周期短、需实时提供变形监测数据指导浇注施工的特点,将测量机器人用于高支模变形监测,建立了适合高支模监测的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自动化程度高,监测精度可满足设计要求。
2015年06期 v.40;No.180 76-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8 ] - 史晓萍;朱庆峰;
传统的观测方法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全站仪非接触式自由设站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此方法的原理和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分析方法。通过合福铁路安徽段隧道监控量测的实例分析,证明此方法不仅消除了仪器高和觇标高误差,而且在隧道监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5年06期 v.40;No.18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8 ] - 李宏博;黄华;阎晓红;
介绍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岭估计的回归分析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以重庆市房地产价格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商品房销售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岭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回归模型,表明对影响重庆市房地产价格的解释变量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其中,全市总人口、房地产开发投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年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与房地产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2015年06期 v.40;No.18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1 ] - 林良彬;杨必胜;代文霞;董震;
提出了一种多视角林地地面激光点云自动化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地面激光点云在不同高程的切片数据,并对切片数据进行自适应距离聚类和圆柱拟合,保留满足圆柱拟合条件的分割段,利用保留下来的分割段提取树干,计算树干跟地面的交点,组成初始的特征三角形;然后,根据相似性测度计算相邻两站的同名三角形对;最后,利用基于最小生成树思想的多站匹配策略实现多视角地面激光点云的自动化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提高了点云自动化配准的精度和效率。
2015年06期 v.40;No.18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