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三维海籍: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案例分析

    应申;王猛;张文婷;郭仁忠;张翠萍;贾后磊;陈学业;

    我国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已从单一空间逐渐向多层立体转变,然而二维海籍管理无法明确海域三维竖向空间的权属状况,无法清晰地反映用海活动的三维权属界线和空间位置关系,也难以满足立体分层开发的海域空间管理需求。当前对海域使用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法律性质、市场机制和分层界定理论上,缺少从实际案例的角度开展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研究。本文分析了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基于海域空间和功能用途分层设立海域使用权的观点,并结合珠海大桥防撞建设项目与珠海隧道工程重叠用海和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大桥权属空间划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用海活动的三维权属界线和空间位置关系的表达、在多司法体系管辖的背景下用海主体的明确,以及海域空间精细化再分层方面的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海域权属纠纷,提高海域三维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4年06期 v.49;No.23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度学习技术在复杂信息保障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邵振峰;张红萍;吴长枝;齐晓飞;黄俊;汪家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各种算法模型的实用性和性能也逐渐提高,其必将给未来复杂多变的信息保障应用带来颠覆性变革。本文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融合、目标检测、数字孪生、网络攻防以及图像文字的篡改等技术,探索如何有效挖掘物理区域和信息环境中的多源异构信息用于辅助决策或者信息安全保障任务,构建智能的复杂作战信息保障系统。同时,提升软/硬件不可控性和算法的可解释性以及发展微型集群化和保护强度化的设备都是智能化信息保障理论方向的主要任务。

    2024年06期 v.49;No.23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市商业中心活力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詹庆明;邵飞;李盼盼;

    在当前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背景下,探析城市商业中心活力分布与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内27处商业中心为例,利用百度热力图分析其在不同特征日时间与空间上的热度变化情况,并采集多元数据构建商业中心活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显著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工作日与休息日商业中心变化特征与居民日常生活节律匹配;(2)与工作日相比,休息日相对热度等级为高水平的商业中心数量有所减少,休息日规模较大的商业中心,如江汉路商业中心,辐射范围增加,吸引的客流比工作日多;(3)工作日商业中心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商业设施密度、轨道交通便捷度、局域集成度以及停车便捷度,休息日商业中心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商业设施密度以及轨道交通便捷度。

    2024年06期 v.49;No.234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研究

  • 基于多重分形分析的城市职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焦洪赞;尚成;杨一峰;段晶;周煜;

    研究了流数据的多重分形分析以研究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利用重分形特性统一地刻画城市空间中通勤流分布的全局与局部结构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2018~2021年的武汉市城市职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武汉市2018~2019年的职住空间结构趋向多中心化;然而受到重大灾害事件的影响,2019~2021年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产生一定的变化。该实地验证了多重分形分析方法在流数据演化规律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效性。

    2024年06期 v.49;No.23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因视角下南京市地名文化地图制图实践

    李梦月;王嘉杰;陈刚;赵小萱;

    在南京市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中,积累了丰富且底蕴深厚的地名资源,南京市地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从地名文化基因要素提取、要素层次分级、地图制图表达三方面开展南京地名文化地图制图工作。首先,耦合地名学与基因理论,引入地名实体文化基因与地名语词文化基因,解构并提取南京市地名文化基因要素,为地图提供制图要素。其次,从“宏观-中观-微观”定性角度对制图要素初步分级后,运用熵权法对微观地名个体进行定量打分,以实现制图要素层次分级。最后借助纸质与电子媒介,综合运用地图设计理论、交互技术等实现南京市地名文化地图制图。研究将多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融入南京市地名文化地图制图实践,以期更好地传承南京市地名文化,推动地名研究,为南京市地名文化的制图提供新思路。

    2024年06期 v.49;No.23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IM实体墙对象几何与拓扑重建方法

    郭晗;杨帆;张季一;潘怡婷;冯方圆;李霖;

    提出了联合室内空间语义的室内空间运动剖分算法,采用形态学操作提取墙中线,并对墙体对象进行融合优化与拓扑重构,实现了基于激光点云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实体墙对象几何和拓扑重建。以某综合楼三维点云为实验数据重建BIM实体墙模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靠性。

    2024年06期 v.49;No.23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照视角下的船舶群体运动模式识别算法

    周宇氚;李连营;张翔;

    从时间快照视角提出了一个群体识别算法框架。首先,讨论了船舶群体的概念,并结合群体动力学和视觉感知相关理论,定量化了基本群体模式(如直线、曲线和流)的识别规则。接着,利用苏伊士运河地区的船舶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system)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和局部方向中心性算法(Clustering by measuring local direction centrality,CDC)进行对比,本文方法在识别细粒度船舶群方面表现更优。

    2024年06期 v.49;No.23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领域知识的内容构建与地图表达——以《中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地图集》为例

    姜莉莉;李雅婷;李淑娟;杨振宇;张倩;赵文华;

    内容构建与地图表达是地图集质量评价的两个主要方面,本文从这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领域知识的图集设计与编制,具体体现在地图视角的领域知识体系构建、基于知识体系的图集内容设计、基于知识关系的制图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语义特征的色彩设计以及基于知识关联与发现的图表设计,保证了地图的领域专业性与制图专业性。儿童营养与健康的相关领域知识复杂丰富,结合《中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地图集》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024年06期 v.49;No.234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水域提取和均值补偿的海域带状噪声去除方法

    耿泽民;李欣;杨博;杨文环;

    受电荷耦合器件光学性质差异、供电稳定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产卫星所拍摄的海域影像普遍存在带状条纹噪声,这严重影响了遥感卫星影像的辐射质量和可用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域提取和均值补偿的带状噪声去除方法,首先利用水域提取技术准确分割水体和陆地区域,接着利用均值补偿技术精细化处理海面带状噪声,从而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去除带状噪声。

    2024年06期 v.49;No.234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七参数转换模型的加性乘性混合型误差模型解法

    王乐洋;曹智超;

    以往计算七参数都是基于误差的加性性质进行的,考虑到七参数转换模型中旋转参数与尺度参数的乘性关系,本文将加性乘性混合误差模型引入七参数计算中,在原加性乘性混合误差模型性质与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基础上优化计算步骤,提出七参数转换模型的加性乘性混合误差解法。在多个坐标系坐标转换随机抽样重复实验中解法精度优于传统算法,具有有效性与稳定性。

    2024年06期 v.49;No.23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用海洋2B卫星数据反演南极海冰表面积雪厚度

    肖泽辉;季青;庞小平;闫忠男;

    海冰及其表面积雪厚度是大气和海洋间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平衡的重要因子,是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本文尝试利用国产海洋2B卫星(HY-2B)数据开展南极海冰表面积雪厚度遥感反演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船”走航观测的积雪厚度数据,Comiso03积雪厚度遥感反演模型相对于Markus98模型和Shen22模型反演的南极海冰表面积雪厚度精度最好,时空平均偏差为-1.88 cm。基于搭载在HY-2B上的扫描微波辐射计(scanning microwave radiometer,SMR)所反演的南极海冰表面积雪厚度与基于搭载在地球水环境变动监测卫星(Global Change Observation Mission1st-Water,GCOM-W1)上的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2, AMSR-2)发布的积雪厚度产品(Comiso03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发生在消融期,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南极印度洋扇区和西太平洋扇区。利用HY-2B SMR数据反演南极海冰表面积雪厚度的研究可为应用国产海洋卫星系列数据开展长时序南极海冰及其表面积雪的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2024年06期 v.49;No.23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M高程约束的林荫路段BDS/GPS动对动相对定位算法研究

    周乐韬;李雪;刘丽;任鹏羽;高小波;陈武旭;

    针对林荫路段卫星被严重遮挡或频繁遮挡,观测质量差,几何强度不佳,定位过程中坐标浮点解估计不准确,观测值频繁发生周跳,导致模糊度无法得到解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EM高程约束的BDS/GPS双系统组合定位方法。通过BDS/GPS组合定位提高了可见卫星的数目,利用Kalman滤波并采用DEM高程约束提高了载体位置的预测精度,从而提高了浮点解估计的精度,增加了模糊度的固定成功率。本实验采用动对动相对定位数据,分别分析了GPS单系统和BDS/GPS组合系统的可见卫星数目、ENU方向定位精度、DEM约束前后ENU方向的基线向量较差及其模糊度固定率。结果表明,基于DEM高程约束的BDS/GPS动对动相对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水平方向的最大偏差从2.73 cm下降至1.45 cm,高程方向的最大偏差从6.67 cm下降至2.14 cm,针对实验路段及其遮挡程度不同的三条林荫路段,模糊度固定率分别提升了34.57%、27.14%、90.00%、50.00%,可以更加精确、稳定地解算运动载体的位置。

    2024年06期 v.49;No.23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地链影像的空地一体联合空三方法

    王刚;刘会云;肖建能;鲁路平;

    在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中,由于纯空中视角拍摄的影像无法观测到所有区域,导致近地面范围的模型会存在模糊和拉花的现象,影响模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改善模型的几何和纹理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空地一体联合三维重建方案。该方案的特点表现在两个环节:(1)在数据采集环节,除常规低空倾斜摄影外,增加了地面人工摄影和空地链摄影;(2)在数据处理环节,针对地面人工影像采集的现状,如采集时间长、易出现返工补拍的问题,开发了接力式空三作业模式来改善这些问题。该方案实现了空中影像和地面影像的联合空三和整体平差,空地一体联合空三重建的模型比使用纯空中视角影像重建的模型效果有显著提升,对三维重建技术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06期 v.49;No.23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知识图谱驱动的新型基础地理实体生产方法

    叶帅;王乃生;游浩妍;耿泽民;孟小亮;

    在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背景下,存在传统基础测绘数据向新型测绘产品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统一转换生产困难的问题。知识图谱是数据互联迈向知识互联服务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基础地理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进行本体建模;利用图数据库技术,将基础地理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及其映射关系进行语义化存储,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知识图谱;最后以房屋实体生产为例进行实验验证图谱驱动生产的可行性。该方法为新型基础测绘中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转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6期 v.49;No.23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市网络的多维要素特征与城市影响力分析

    杨显曾;徐智邦;焦利民;

    基于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互联网迁徙大数据,识别了中国城市网络不同维度特征的异同,分析不同维度网络下的城市节点重要性并识别了多维要素综合视角下重点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本文研究增进了对中国城市网络多维特征和城市节点的影响力规律的认知,为中国的城市体系规划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49;No.234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及人口流动的武汉城市圈扩张模拟

    刘殿锋;李程;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引力模型量化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将其融入城市群模拟模型,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开展城市群扩张多情景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城市群扩张的空间格局;在人口流动的作用下,武汉城市圈未来建设用地扩张加快,城市群空间结构趋于紧凑,在严峻气候变化挑战下的发展稳定性有所提升。

    2024年06期 v.49;No.23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IS技术辅助下配电网抢修驻点选址方法研究

    邹时容;刘超;林培康;卢宾宾;

    电力设施安全对城市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相对陈旧的配电网抢修驻点配置与城市快速发展形成了典型的冲突。如何更好地配置配电网故障抢修站点资源,逐渐成为了当前电力行业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综合利用路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电网故障历史数据等多源时空数据,基于空间分析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电网抢修驻点选址方法流程,并以广州市白云区和海珠区为例,在兼顾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99%以上的研究区域高效覆盖。总之,本文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配电网抢修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方案,且能够形成有效的模型算法工作流,以进行更好地推广与使用。

    2024年06期 v.49;No.234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人机倾斜摄影及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以巫溪6·23湖塘滑坡为例

    李晓;连蓉;罗鼎;马泽忠;何宗;黄印;秦成;

    应急测绘在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介绍了无人机倾斜摄影及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技术优势,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应急测绘工作流程,通过巫溪“6.23”湖塘滑坡应急测绘保障的应用实例,在装备安置、设备供电等基础保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创新性利用“云端地球”完成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并基于该实景三维模型对湖塘滑坡进行了空间分析,其分析成果为调查监测、抢险救援和灾情分析、相关部门的指挥决策、疏散救援和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2024年06期 v.49;No.234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尺度多模态自监督学习的点云分类分割网络

    张梓晴;关雪峰;李旭;吴华意;

    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多模态自监督学习的点云分类分割网络(multi-scale and multi-modal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network,MultiSM-Net),融合对比学习和生成学习两种范式的优势。首先从对比学习角度,网络利用采样和投影得到多尺度点云子集、多视图图片并对其编码,基于“子集-视图”映射关系构建跨模态特征间的多尺度对比损失。进而网络从生成学习角度使用“编码-解码”模型对点云进行重建并计算得到重建损失。网络训练时加权融合两类损失,最小化不同模态的特征差异性,同时充分挖掘了点云深层语义信息。本文在ModelNet40、ShapeNetCore、ScanObjectNN上进行精度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ultiSM-Net与Point-BERT等最新的自监督方法相比,在预训练表征能力,下游分类、分割任务中的精度均有显著提升。

    2024年06期 v.49;No.234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交出行视角下的深圳市组团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晏晶晶;黄正东;赵天鸿;张莹;常飞;

    空间组团是城市中具有相对紧密联系的地理单元。在时空大数据时代,空间组团的构成正从传统规划中的静态划分拓展为实际活动的动态探测,从而推动对城市空间发展状态的动态认知。公共交通是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公共交通出行组团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是改善公共交通可达性与公平性的基石。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组团探测技术,利用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识别与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组团,并分析其结构与演变特征。

    2024年06期 v.49;No.234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AR图像洪水淹没区语义分割方法研究

    王杰;黄本胜;陈亮雄;杨静学;

    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图像水体与非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围绕样本自动标注与增强训练这两个关键问题,利用阈值分割、水文约束与马尔科夫随机场设计了自动标注算法,并将特征增强网络与嵌入式样本增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在有限样本条件下的SAR图像水体语义分割方法。以广东省“22·6”北江特大洪水为实验案例,采用了潖江蓄滞洪区的GF-3影像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洪水淹没范围,总体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2.6%左右。

    2024年06期 v.49;No.23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分七号卫星姿态精度评价与分析

    沈俊烨;莫凡;谢俊峰;李响;陆栋宁;赵健伊;

    高分七号卫星是我国首颗亚米级立体光学测绘卫星,为全面评价和分析卫星的姿态数据,提出精确性、稳定性及几何定位精度评估方法。结果表明:1a1b星敏的光轴夹角中误差优于0.6″,而2a2b星敏的优于1.9″;星上实时滤波姿态的欧拉角的中误差优于0.3″;地区几何定位精度为:山东地区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的均方根值(RMS)分别为4.4 m、3.0 m,江苏地区为6.5 m、2.1 m,宁夏地区为8.8 m、3.8 m。

    2024年06期 v.49;No.23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地磁学》课程思政和教学实践

    王正涛;许婷;

    以培养多方面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地球物理专业人才为目标,选择以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地磁场起源以及地磁学发展史中的科学家精神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辩证思维、探索精神三个维度设定了《地磁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从而推进《地磁学》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4年06期 v.49;No.234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