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公共设施服务可获得性评价

    唐炉亮;马颍;陈梽兴;字陈波;余意;赵培双;

    现有餐饮业研究多从地理学角度探索其可达性空间格局分布,忽略了其服务能力与居民外出就餐意愿,导致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评价不精确。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指数,从供需平衡角度描述餐饮设施供给能力,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多类别公共设施可获得性指数的高斯距离衰减函数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multiclass gaussian-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MG-2SFCA)。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不同类型餐饮设施的距离衰减程度存在差异性,优化高斯距离衰减函数。MG-2SFCA方法较经典模型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居民的出行意愿。(2)在可达性基础上首次给出可获得性指数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外出就餐数据进行需求分类,根据平均餐位数和用餐时间量化设施供给能力并代入MG-2SFCA模型解算可获得性指数。(3)武昌区餐饮设施的空间可获得性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和行业聚集特征,其可获得性主要集中在中华路街、粮道街、水果湖街和徐家棚街。本研究结果为其他地区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借鉴。

    2024年05期 v.49;No.2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研究

  • 月球物理天平动参数的时变分析及精密预报

    魏二虎;李岩林;黄逸丹;魏泽昱;刘经南;

    月球天平动是月球在空间中偏离理想情况的实际摆动,与月球坐标系的建立、地月坐标系转换和月球着陆器的定位息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月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目前,月球天平动参数的预报主要基于JPL星历模型数据,预报结果精度较低。本文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的实测数据,开展天平动参数精密预报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傅里叶变换局部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小波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提取出月球天平动周期项共11项;确认了月球天平动的周期项不仅受到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影响,还与月震具有相关性。然后,在提取周期项的基础上,分别利用ARIMA模型和正弦函数拟合对月球天平动参数进行预报;结果表明ARIMA模型仅适合短期预报,而正弦函数分频拟合是精度更高的预报方法。

    2024年05期 v.49;No.23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适用于CORS的非实参实时坐标转换方法

    唐韬;姚宜斌;褚睿韬;马锦山;张炯;李海瑞;

    在实际测绘生产中,使用独立坐标系时由于其保密特性,无法在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c)中应用,难以发挥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系统实时高精度定位的系统设计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通过七参数拟合与格网改正结合方法,将保密的独立坐标系建立要素分解为参数模型与格网模型,进行参数的非实参化达到脱密目的,后续通过CORS系统将与参数对应的格网实时发送至用户实现非实参坐标转换目的,用户可利用该方法实时获取高精度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西宁地区CORS实测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获取的地方坐标系成果精度在市区约为0.054 m,整体约为0.022 m,实现了在不显著影响坐标结果的前提下达到保密的要求。

    2024年05期 v.49;No.23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及残差插值补偿的区域CORS对流层延迟建模研究

    欧书圆;张卫星;

    针对基于GPS数据校正InSAR大气误差存在的空间插值问题,本文利用南加州SCIGN网观测数据对几种顾及地形因素的对流层延迟插值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提出了利用模型残差的内插值来补偿模型自身误差的方法,同时对残差反距离插值中权重的幂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1QM1、H1QM3、EH1QX1、EH1QX3这4种模型精度为毫米级,实验中前3种模型使用反距离的1.5次方或2次方定权的残差插值补偿效果最佳,补偿精度为亚毫米级,EH1QX3模型起反向改正。

    2024年05期 v.49;No.23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联合区域生长和布料模拟的点云滤波算法

    黄绪洲;赵建虎;

    现有的点云滤波算法大多数是基于点的,所考虑的点云信息较少,参数设置复杂,对低矮地物的识别能力不足,滤波精度不是太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区域生长和布料模拟的点云滤波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滤除数据中的离群点和大多数植被点。然后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进行点云聚类形成一个个点云对象。同时使用布料模拟滤波算法获取得到初始地表。最后基于生成的点云对象对初始地表进行修正,获得最终滤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抗差性更强,能更好的识别低矮地物,滤除非地面点,保留地面点,滤波精度相对于初始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有了明显提升。

    2024年05期 v.49;No.23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码相不一致性对安卓手机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分析

    何蒋威;黄腾达;李敏;

    安卓GNSS原始观测值的开放为智能手机精密定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限于智能手机内部集成的低成本GNSS芯片和线性极化天线,智能手机的GNSS观测值表现出与传统测量型接收机不同的误差特性,其中码相不一致性误差是影响智能手机GNSS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Huawei P40手机,对其GNSS观测值中的码相不一致性误差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码相不一致性误差提出在线标定的解决方案。定位实验表明,在线标定解决方案的定位精度约为0.399 m,较不考虑码相不一致性的方案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2024年05期 v.49;No.23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遮挡和模糊的平面目标鲁棒追踪算法研究

    方晗;姚剑;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渲染的数据生成方式,可模拟相机运动导致的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效果,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数据集,以支持平面目标追踪算法的研究。此外,基于图像光流和平面掩码多任务学习,提出一种新的平面目标追踪模型。具体来说,该方法通过估计的平面掩码剔除背景和遮挡干扰,筛选出可靠的稠密光流估计,以提高追踪算法的鲁棒性。通过在公共数据集和补充数据上进行验证,该算法精度和鲁棒性都有所提升,同时在模糊、遮挡以及纹理缺乏等情况下都可进行有效追踪。

    2024年05期 v.49;No.23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随机采样一致算法中不同约束条件的比较研究

    陶武勇;周梦韦;花向红;徐少平;肖艳阳;

    随机采样一致(random sampling consensus,RANSAC)算法被广泛用于点云配准中估计转换参数。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在RANSAC算法中添加约束条件,提高配准精度和缩短时间,但对于这些约束条件的约束效果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对4种约束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将4种约束条件组成16种组合,分别采用两种描述符为点云建立初始配对集,然后使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RANSAC算法计算转换参数,比较配准精度和计算效率。实验对比分析这些组合,分析不同组合的效果,给出不同约束条件的优缺点。

    2024年05期 v.49;No.233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地理环境综合监测的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计算

    段木;何香庭;张利利;张源奔;杨喆;胡楚丽;王珂;

    规划空天地多传感器协同观测是综合监测地理环境的首要步骤,其核心是计算出空天地不同传感器组合的观测能力。当前,随着地理环境观测任务的日益复杂,传感器需求者未能有效计算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导致无法制定高效的观测规划方案。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计算方法,其核心是构建观测能力满足度函数,按需迭代地计算基础关联、优化关联与增补关联三个步骤的观测能力,求解出满足特定观测效益目标的多传感器协同观测方案。选取武汉1+8城市群地表环境土壤湿度观测规划作为实验场景,以观测能力满足度达90%为观测效益目标,通过按需迭代地计算多传感器观测能力,最终求解出观测能力满足度达90.86%的多观测协同方案,为地表环境土壤湿度监测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观测协同规划依据。

    2024年05期 v.49;No.233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分潮重组与验潮修正的江苏海域深度基准建立方法

    赵祥伟;陈正宇;谢朋朋;柯灝;

    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对于江苏沿岸海域海洋测绘及海洋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用于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的潮汐模型在近海海域精度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利用江苏沿岸的若干长期验潮站数据,分别对FES2014、TPXO9和DTU10这3个主流潮汐模型进行精度评估,选取各自的最优分潮重组为一个新的潮汐模型;采用差比和差分法对重组模型进行精化改善,结果显示采用差分精化法效果更优且更稳定,可将模型在近岸水域的精度提高40%左右;根据精化后的重组潮汐模型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模型,得到的深度基准的变化趋势及特征与该海域的潮差分布特征较为吻合。

    2024年05期 v.49;No.23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图回环约束的头盔点云全局一致性优化方法

    杨俨棣;李健平;梁福逊;杨必胜;

    智慧城市建设亟需高质量的点云数据,移动测量点云的全局一致性优化是影响点云质量的重要方面,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由于其时序匹配的性质难以提供全局层面的约束,而高精度惯导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如何基于低成本惯导获取高质量点云成为当下面临的挑战。为对全局点云一致性进行优化,本文对点云地图进行子图分割,然后根据子图建立子图与子图之间回环约束,并构建基于回环、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预积分、GNSS差分和激光里程计四种约束的平差方程,实现移动测量点云的全局优化以及轨迹的全局改正。同时本文采用头盔式移动测量系统采集的多源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应用潜力。

    2024年05期 v.49;No.23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和U-Net网络的乡村地区不透水面提取方法研究

    余博洋;秦淑洁;沈定涛;李思青;王结臣;

    本文综合考虑乡村地区高精度不透水面提取的主要难点,选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作为数据源,设计了一种融合阴影去除和U-Net网络的提取方案。首先,针对影像中阴影像素较多产生干扰的问题,通过多级Otsu阈值法检测阴影像素,而后应用线性相关矫正方法进行阴影补偿。其次考虑到乡村地区不透水面分布较零散且占比较少的问题,引入U-Net网络模型提取不透水面。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克服不透水面样本不足和阴影像素的影响,实现乡村地区小微不透水面的高精度提取。

    2024年05期 v.49;No.233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差分注意力孪生金字塔Transformer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李梦晨;吕鹏远;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任务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其中,基于Transformer的方法可以直接建模影像全局信息,在变化检测领域得到了研究与应用。然而现有基于Transformer的变化检测方法存在仅关注全局信息建模而忽略了局部信息重要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特征融合的孪生金字塔Transformer网络(DSTR)。该模型使用孪生金字塔Transformer结构建模编码器用于多尺度特征提取,使用多层反卷积构建解码器。同时提出一种差分特征融合模块,利用差分注意力机制融合不同尺度双时相特征差异信息,提高模型变化信息提取能力。在两个开源变化检测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目前其他方法取得了更优的检测效果。

    2024年05期 v.49;No.233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层级二值模式下的卷积网络高光谱影像分类

    职露;胡涛;尹宾宾;余旭初;王彦坤;

    针对如何改善小样本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效果,结合人工设计特征,提出多层级二值模式下的卷积网络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多层级二值模式进行高光谱影像纹理特征提取,从不同尺度反映影像的局部细节信息,生成更具鉴别性的特征。以此纹理先验特征为基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自动学习与分类。为验证该分类方法的有效性,选取空间分辨率、地物覆盖类型不同的PaviaU和Salinas高光谱影像实验数据,分别对局部二值模式、多层级二值模式、Gabor、GLCM(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进行特征判别能力分析,并针对各特征开展卷积网络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多层级二值模式下卷积网络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1.98%、98.15%,优于纯光谱、Gabor等分类。

    2024年05期 v.49;No.233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激光和视觉的点位竖向位移测量方法

    庞赞;杜庄;覃磊;唐敏;

    位移监测是评估桥梁、隧道及边坡等大型结构体变形状态的主要技术手段,准确的位移监测数据为大型结构体安全运营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和摄影测量的点位竖向位移测量方法,研制了集成激光和CMOS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装置,能够接收和发射具有一定方向的激光光束;利用视觉技术将采集到的激光光斑变化转化为待测点的点位竖向位移。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点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06 mm,能够满足大多数变形监测工程的需要。相对于现有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竖向位移传递性,可以用于距参考点远距离的点位竖向位移测量,特别适用于隧道、涵洞等狭窄空间的变形监测。

    2024年05期 v.49;No.23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铁路三维工程地质模型的自适应虚拟钻孔生成方法

    刘孙瑜;朱庆;吴浩宇;曾浩炜;张骏骁;

    本文提出一种线性空间增强的自适应虚拟钻孔建模方法。该方法面向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数据和原始钻孔数据的综合应用,基于铁路中线构建二维线性空间向三维空间转换方程,实现虚拟钻孔与多源数据的空间映射,解决了虚拟钻孔布设受到原始钻孔资料空间分布约束的问题;同时设计钻孔间距与地层层数的匹配规则,构建规则阈值约束的自适应分布模型,提取关键特征插值融合形成三维虚拟钻孔序列。典型实验证明本文方法能可靠处理长带状分布的多源数据、精确表达复杂的三维地质结构。

    2024年05期 v.49;No.233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GIS通用交互操作的GISTool设计模式

    张浡聪;任福;傅轩诚;卢玉祥;胡海;

    二三维图形界面下的交互操作是GIS应用开发中最通用的组成部分,目前尚没有一种设计模式专门解决GIS中复杂的二三维交互问题,并且,这些交互操作往往还与应用业务领域的地理语义紧密相关。这使得一些GIS开发初学者难以有效地管理GIS系统中复杂多样的交互事件。本文基于工厂模式提出了一种GIS软件设计模式——GISTool,用以将GIS应用系统开发中繁复的二三维图形交互操作抽象出来,实现GIS应用软件开发中交互事件、数据资源、结果显示的低耦合统一管理,并基于该模式开发了地下管网管理分析平台。

    2024年05期 v.49;No.23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顾及拼车意愿的动态共享出行建模方法

    曹旷;贾涛;

    以概率的形式引入乘客的拼车意愿,将乘客的共享出行请求聚合成共享出行任务,构建请求-任务-车辆图;设计一个具有多目标的代价函数对请求-任务-车辆图进行求解,得到车辆和请求对应的分配结果。以武汉市江汉区的出租车出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探索了3组不同参数的子模型,分别是平均共享时间最短的舒适出行、平均延迟时间最短的及时出行和车辆总行驶里程最少的低碳出行。结果表明:(1)无论拼车意愿如何变化,相比及时出行和低碳出行,舒适出行均能够减少99%的共享时间;(2)随着拼车意愿从0.1增加到1,及时出行的延迟时间相比舒适出行减少了5%~10%,低碳出行的总行驶里程相比于舒适出行每天可以减少50~400 km。实验结果能够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城市共享交通方案提供参考,提高城市出行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05期 v.49;No.233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服设施供需耦合协调的村庄分类研究

    詹庆明;李淼;陈箫羽;唐路嘉;

    基于供需平衡视角,以广东省新兴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公服设施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公服设施供需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公服设施供需匹配状况进行测度,并提出乡村公服设施布局优化类型和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新兴县公服设施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公服配置水平相对较低。公服设施供需耦合协调度高,中度耦合协调村庄最多。综合公服供需水平和耦合协调的评价结果,提出5种公服设施布局优化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差异化的公服设施布局优化策略。

    2024年05期 v.49;No.233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动态视角下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对碳排放影响研究

    赵灿;焦洪赞;洪良;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引入景观扩张指数来刻画城市形态演变过程,补充其内在机制分析,构建一套基于空间形态与社会经济因素结合的指标体系,以此分析城市空间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总量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有所减缓;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对碳排放增速存在异质化影响,外向型的城市形态演变会导致更低的碳排放增长速率,内向型的城市形态演变会导致碳排放增速提升;城市形态在不同功能和经济水平中的城市对碳排放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城市中常住人口数和城市总面积与碳排放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研究主要从动态的角度入手,分析精细化尺度下城市形态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组团式的城市形态更有利于助力低碳导向和气候响应的城市发展。

    2024年05期 v.49;No.233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分析

    傅星媛;葛鹏飞;陈蜜;朱琳;卫黎光;丁瑞力;刘辉;刘菲;

    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为研究区,利用2019年至2021年获取的33景Sentinel-1A升轨、38景Sentinel-1B降轨影像,基于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提取研究区地面沉降时空分布信息,将升、降轨SAR数据获取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交叉检验,验证时序InSAR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结合地下水、降水量、DEM等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量化分析德城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德城区地面沉降呈现不均匀分布特征,沉降的范围缓慢扩张,沉降中心逐年向东南向移动。影响德城区地面沉降的首要因素为地下水位变化,其次为年均降水量。大部分地面沉降影响因子间都是非线性增强作用,极少部分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效果。

    2024年05期 v.49;No.233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洞庭湖湿地长时序动态监测与生态稳定性分析

    钱方睿;史文中;郭迪洲;张敏;

    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征,地表覆盖变化剧烈,而长时序高频次地表覆盖数据的缺乏导致湿地在动态监测上研究困难。本文基于时空融合处理的长时序影像,设计一种结合地物变化强度和类别平衡双权重的自适应语义分割模型,提出了高频次的地物分类制图方法,有效解决地表覆盖制图中高时空分辨率影像缺乏和分类样本缺乏、人工依赖高的问题,实现了对洞庭湖湿地的2001—2020年月尺度地物动态监测。本文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78%和0.76。长序列高频次的地表覆盖变化结果显示,洞庭湖湿地格局与城陵矶水位密切相关,其生态稳定性呈现先降后升的年度特征和夏高冬低的季节性特征,研究成果对于湿地针对性保护决策和防洪管理提供实证依据。

    2024年05期 v.49;No.233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地图编制研究——以广东省乡村振兴地图编制为例

    吴雪涛;郭婉君;邱琳;

    乡村地图编制是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挥数据要素保障和技术优势,支撑乡村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也是弥补城乡地理信息应用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广东省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乡村地图编制现状,结合乡村地图的功能需求,从指向服务三农的目标、地图内容设计、视觉表达等方面提出实用性方法;并就乡村基础地图编制中多源数据使用、地图设计、符号注记设计等提出可行方法和技术建议。

    2024年05期 v.49;No.233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乡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图斑快速核查方法及应用

    李博辉;任福;胡聪南;李中;

    随着城乡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变化监测以及土地督察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通过遥感监测技术提取和核查大量的变化图斑。通过基于层级信息的变化图斑空间化匹配方法,减少图斑提取后套合比对的工作量,以此对图斑进行预判预查降低图斑核查数量,并构建图斑核查业务模型,规范图斑核查流程,实现对图斑的快速核查与监管。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变化图斑核查系统,实现了图斑预判预查和核查业务,提高了图斑核查效率,对土地督察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2024年05期 v.49;No.23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