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二虎;阳心怡;张云龙;谷洪业;李岩林;刘经南;
地心天球参考系(geocentric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GCRS)和国际地球参考系(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ITRS)之间的坐标转换对天体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现坐标转换的两种方法分别为基于春分点的经典方法和基于天球中间原点(celestial intermediate origin,CIO)的无旋转原点方法,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规范先后推荐了不同的岁差章动模型用于转换。以国际GNSS服务提供的精密星历数据为例,通过对比ITRS和GCRS坐标转换前后三轴坐标序列的差异,计算并分析了两种坐标转换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分析了两个岁差章动模型和地球定向参数对坐标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春分点和基于CIO的方法一致性较好,IAU2000与IAU2006/2000A两种岁差章动模型间的差异对卫星坐标转换的影响在1 cm以内,极移、天极偏差、时间系统的使用也会影响转换精度。
2024年04期 v.49;No.23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海;傅明娟;曹枫;
首先提出加法权距离、加法权距离场的概念并用其来表达因城市地铁形成的非连续空间格局;其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加法权距离的加法权距离场距离变换生成方法;而后以武汉市与合肥市为例,将三甲医院作为目标源点,生成对应城市研究区域的加法权距离场与分配场,进行地铁出行模式下出行时间精度的验证,并基于生成结果对城市出行圈及平均出行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地铁出行模式下加法权距离场在城市空间分析、规划及寻址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2024年04期 v.49;No.23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秀芳;龚循强;李泽春;邱万锦;孙坤;
以高分二号影像为原始数据,采用eCognition软件中的ESP2工具预测影像最佳分割尺度参数,通过k近邻、分类与回归树、支持向量机3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高铁线路,并引入总体精度、Kappa系数、完整率、正确率和提取质量5个指标对提取的高铁线路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5个评定指标均在0.9以上,这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高铁线路提取中具有可行性。
2024年04期 v.49;No.23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莹;赵宁曦;
船舶室内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GIS的最短路径分析可模拟最短逃生路径。鉴于船舶拓扑结构的复杂性,使用经典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过于缓慢。首先,以一条9层甲板的船舶CAD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的分层分区最短路径优化算法;然后,采用Java本地接口(Java native interface,JNI)编程方法调用底层C/C++编写的算法进行计算;最后,利用Web图形库(Webgraphics library,WebGL)技术实现船舶三维场景和最短逃生路径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分层分区算法可有效削减计算量10%~80%,跨层数越多、跨区域数越少时,优化效果越明显;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效率较未优化算法提高了50%以上,且在B/S架构下的效率较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提升了25~50倍。
2024年04期 v.49;No.232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玉倩;陈刚;李梦月;赵小萱;黄紫荆;
以南京市鼓楼区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理论方法,从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局部—整体”协同度分析及鼓楼区中心演变3个方面探讨1909—2020年的鼓楼区城市形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社会变革能够重塑城市空间格局,鼓楼区城市形态经历了集中式团块生长、蔓延式扩展及飞地式扩展3个阶段;(2)鼓楼区建设过程中协同度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感知能力变弱;(3)鼓楼区中心与城市空间形态扩展方向保持一致。研究尝试从道路网络演变视角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以期为鼓楼区城市发展和旧城保护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9;No.232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文科;侯东阳;周晓光;
针对当前人工标报存在的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地表覆盖智能标报的双注意力深度交互式分割模型。首先,采用磁盘编码方法模拟用户的点单击交互信息,并利用HRNet_18s网络提取地物的语义信息;然后,顺序引入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强化局部重要地物的特征信息,抑制干扰背景的特征信息;最后,将特征输入OCRNet网络进一步细化,并得到分割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2个公开数据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分割准确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用户交互次数,有助于提高地表覆盖智能标报的效率。
2024年04期 v.49;No.23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先革;杨金玲;
无人机若具备对降落场景的感知能力,可提高其在未知环境中自主降落的安全性。本文基于ResNet18/50/101三种预训练网络模型,对比分析了冻结模型参数和微调模型参数两种迁移方式构建的无人机自主降落场景识别模型的特性。在自建数据集和2种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可以快速构建网络模型,能很好地完成目标场景识别任务,解决了训练数据不足、标签数据缺少的难题;微调模型参数的迁移方式训练的模型鲁棒性强、泛化性能好,但时间成本高;为更好地解决目标任务,在计算机硬件资源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足够深度,并与目标任务相关性强的预训练模型以微调模型参数方式进行迁移训练。实验结果为基于迁移学习进行场景识别任务的解决提供了方法、模型、参数设置等方面的参考。
2024年04期 v.49;No.23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军;侯月岑;黄溜;罗天玥;宋菊芳;胡珊;
提出一种基于SVR-Copula算法的超短期客流量区间预测方法,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客流量点预测,结合Copula理论构建历史点预测值和历史实际值联合分布,进而推导出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预测区间。以深圳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对短时客流量区间预测的有效性。
2024年04期 v.49;No.23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蕾;张超;刘亚运;顾芷薇;
GIS资源的共享和复用一直是行业内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当前大多数面向公众的GIS资源平台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GIS资源共享需求。SuperMap Online将创作者经济理念引入GIS资源共享领域,设计实现了面向创作者经济的GIS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资源创作、上架、交易和收益的全流程GIS资源创作共享体系。通过这种模式,创作者在平台上创作资源,供其他用户购买和使用,并获得收益。平台对整个流程提供审核与支持,保障资源质量与合规,同时对优质资源进行推荐和宣传。这种模式为GIS资源的共享和复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介绍了该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2024年04期 v.49;No.23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修钰;朱青;王薇;蔡永立;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采用基于Sentinel-1双极化水体指数(Sentinel-1 dual-polarized water index,SDWI)的Otsu最佳阈值法对鄱阳湖区进行水体范围提取,并对水体面积进行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检验,同时对2015—2022年淹没频率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GEE平台,利用Sentinel-1数据可以实现水体面积高时相频率的动态监测,识别精度最高达到0.93;(2)2015—2021年鄱阳湖区水体面积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Z> 0,P <0.01),其中,2018年枯水年水体面积波动较2020年丰水年小;(3)鄱阳湖区西南及东南部分季节性水体广布,水体空间格局变化最为显著,研究时段内淹没频率为(0,20%]的面积年际变化最大。研究表明,基于GEE平台和Sentinel-1雷达数据可以有效监测鄱阳湖区的水体面积动态变化,能够为区域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湿地栖息地保护提供支持。
2024年04期 v.49;No.232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博;温旭;万梦;尚晓东;沈华;谭强;
虽然单波束和多波束声呐系统都可用于水深测量,但是在获取高分辨率水下地形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单波束控制下利用侧扫声呐图像重建三维地形的方法,并以单波束数据为参考构建了迭代终止条件。首先,基于朗伯体反射模型构建了侧扫声呐图像重建三维地形模型;然后,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为约束,构建了初始和终止条件;最后,计算实测外部水深和重建地形的差值,进行精度评估,研究了迭代过程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重建结果能够反映真实的水下特征,迭代终止方法具有客观性和自动性。
2024年04期 v.49;No.23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兆阳;许锡河;任福;李晓雨;江文萍;
船闸作为水利枢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复杂的建筑构成决定了船闸处场景展示需要更真实的渲染效果。对此,利用Web图形库(Web graphics library,WebGL)支持浏览器端3D硬件加速渲染的优势,使用Web3D图形库Babylon. js构建了广东北江航道的枢纽船闸处的场景。根据船闸工作过程,提出了船闸动态交互方法,实现了船舶通过船闸的沉浸式动态展示。开发了船闸处的视点、天气、模型的控制以及船舶模拟行驶、水上水下一体化的辅助功能,以多角度多层次展现船闸环境。研究表明,构建的Web三维场景能够全方位展示船闸枢纽,同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能够对船闸处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2024年04期 v.49;No.232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紫涵;吴田军;王洁;葛咏;高鹏;王江浩;
以陕西省全域为研究区,以乡镇为单元评析了上述4种不同来源的人口空间化数据集在精度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基于方差加权模型的分区融合方式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的整体融合方式构建两种模型,以实现源数据集的信息融合和精度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人口空间化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GPWv4与WorldPop精度接近,而由于原始输入数据尺度较大,LandScan与CnPop在乡镇尺度的人口数量估值精度偏低;两种融合模型在提升人口数据精度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适用性较好,且相对而言MLR模型的提升效果更好。
2024年04期 v.49;No.232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红萍;邵振峰;吴长枝;齐晓飞;
数字孪生地球是对物理世界地球实体在数字空间孪生运行数据模型,是数字地球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孪生虚拟世界重建并精准映射的物理世界数字化模型体可以支撑作战指挥以及行动主体多层面感知战略、战术、战役的战场环境信息,具有支撑不同层级作战行动主体一致洞察战场环境态势的能力,是支撑任务式指挥、高效机动以及精准火力控制等作战行动的前沿技术。本文介绍了战场环境信息保障概念、内容,并在智慧战场建设背景下,围绕天空地海战场环境信息感知网、战场环境信息数字孪生认知空间、战场环境信息智能服务共享3个方面,阐述了战场环境信息孪生保障建设的基本框架。同时,从理论挑战、数据支撑以及技术支撑方面论述了战场环境信息孪生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提战场环境信息孪生建设构想可为智能化作战样式下的战场环境信息保障提供思路。
2024年04期 v.49;No.23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韦春桃;张冬冬;朱旭阳;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较大,图像上的目标尺度差异较大,对小目标识别效果差,并且分割过程中采样会造成信息丢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模块分组non local注意力机制的多级特征融合网络。以高分辨率神经网络(highresolution network,HRNet)为骨架网络提取特征,并将多层特征融合网络(multi-level feature fusion network,MN)与分组non local注意力结合起来,利用反卷积和双线性插值组合的方法进行上采样,获得不同类型的图像的特征。在Vaihinge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分割精度达到91.46%,相比于其他分割网络,如Unet、Deeplabv3Plus等,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遥感图像分割的识别效果。同时在WHU Building Dataset上验证了其对小目标的提取能力。
2024年04期 v.49;No.232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雨馨;潘建平;赵瑞淇;蔡卓言;李鹏霞;
本文采用永久性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radar,PS-In SAR)技术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 SAR,SBAS-In SAR)技术对2019-01—2021-12间的升轨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获取重庆市主城区的地面形变信息。监测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整体沉降情况比较稳定,年均形变速率在-22.304~23.480 mm/a间,主要沉降区域分布在江北国际机场、宝环路等区域,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69.5 mm。铁路线的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区南部的成渝铁路茄子溪-小南海段。将PS-InSAR与SBAS-InSAR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同名点监测结果在形变趋势和累计形变量上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表明监测结果较为可靠。
2024年04期 v.49;No.23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昌海;林自乐;徐得贵;黄昕;孔建;
系统性对矢量数据Shapefile类型文件的数据结构和格式进行分析,针对工程单位数据保密及项目工作需求研究与ASCⅡ文件数据互操作技术。在大规模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交互的基础上,研究跨格式地理信息数据互操作分析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实现基于ASCⅡ文件的坐标数据更新、图形显示、面积与长度计算、中心坐标提取等分析功能,解决地理信息数据异构的问题。
2024年04期 v.49;No.23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湘军;易敏;张焕辉;范文一;许家强;沈方艺;刘正才;
叙述了当代智慧城市建设中3S应用场景、实景三维建模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云渲染应用产业等四大领域中的重载图形图像处理任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算力、存储和网络等资源需求上的挑战,分析了重载图形图像处理的瓶颈和特点,提出了重载图形图像处理的云原生并行超算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策略和应用解决方案。
2024年04期 v.49;No.232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浩;曾祥海;雷顺文;
为了更好地配合铁路清查成果展示,做好铁路房地信息数据管理工作,研发了铁路一站一档房地一体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快捷实现以地定物、以物点物、以物核账的土地房产利用现状信息查询、统计,大幅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水平。作为全方位、智能化、全三维空间集成土地、房产功能为一体的平台管理系统,对实现数据体系标准化、土地监管精确化、地图应用智能化、业务流程一体化、统计分析多元化,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2024年04期 v.49;No.23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平;伍平;杨宁;佘长寿;胡珊珊;莫晓叶;周利平;
智能化方式平衡医疗资源,让患者快捷救治,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引入GIS技术对患者、救护车及医疗资源等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嵌入早期预警评分体系(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以科学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转诊和收治,统筹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使线上线下一体、转诊和救治贯通,形成高效的医疗生态闭环。本文以长沙市为例,解决GIS技术如何深度融入院前急救体系,在医疗资源管理、现场救援规划、最佳救援路径分析、呼救信息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依托救援事件的时空属性,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智能化分级诊疗制度的实现,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平衡、优化、共享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软件系统实现患者能利用智能手机在线呼救、现场救援、科学分诊、医院接诊等功能,保障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提高对患者的院前管理,为老百姓提供便捷、迅速和精准的紧急救援方式,全面提升诊治能力和效率。
2024年04期 v.49;No.23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鲁江月;隗剑秋;
以武汉市主城区养老设施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养老设施整体空间布局呈多中心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北高南低、空间分布北密南稀;(2)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规模较大的养老设施如老年养护院呈“主-次核心”集聚格局,养老院呈“孤岛型”分布,小规模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则以“品字形”多中心团聚式集聚;(3)多尺度空间下养老院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老年养护院在7 km处出现聚集性分异,冷热点集聚区在武汉市主城区街道层面“块状”分布特征显著。未来应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养老规划战略要求,让养老设施按需匹配,进行内涵提升。
2024年04期 v.49;No.23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耿晴;孙续锦;李韶颖;秦昆;陈昆;梁天祺;邢玲丽;
随着新型基础测绘各国家级试点、省级试点的逐步实施,迫切需要研究新型基础测绘项目的产品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法。本文在调研分析新型基础测绘国家级试点、湖北省省级试点的产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省的新型基础测绘产品管理体系及其归档管理要求,提出了湖北省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框架及建设思路。本文研究对于促进湖北省新型基础测绘项目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04期 v.49;No.232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翁敏;张怡琪;杜清运;亢孟军;苏世亮;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借助地图这一“图-文”二元结构的特殊载体展现绿道及其所内蕴的文化特质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兴议题。本文首先以空间叙事理论为依据,将绿道定义为一个由词汇-语句-段落-篇章构成的具有层级结构的空间文本;进而通过阐述绿道结构与文本构成之间的映射关系,确立绿道专题地图主题的表达对象;最后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详细阐述了符号、色彩、版式以及装帧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流程,以期为城市绿道专题地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经验。
2024年04期 v.49;No.232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繁;欧嘉婵;张雅杰;张丰;孔雪松;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对其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可理顺两者的平衡关系,发现差异性规律,提升开发区管理能力。借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中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湖北省103个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借助协调度模型多维度探讨两者的协调特征。研究发现:(1)湖北省半数开发区处于低水平的不协调状态,东部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2)不同类型开发区两者协调程度存在差异,国家级、面积为10~15 km~2、技术密集型、产城融合型、武汉“1+8”城市圈的开发区协调程度高;(3)现阶段,10~15 km~2为开发区适度规模,应推进开发区向产城融合型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与高附加值升级,发挥武汉“1+8”城市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开发区统筹布局、重点推进及产业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2024年04期 v.49;No.232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