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俊伟;刘永胜;吴达;涂伟;李清泉;
总结了近年来隧道与地下工程空天地一体化中先进的监测技术及其在全寿命工程周期中的应用,包括北斗导航、星载干涉雷达、地基干涉雷达、无人机摄影测量、机器视觉、激光雷达、光纤传感、测量机器人和物联网监测技术等,分析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顶层设计缺失、感知能力弱、数据关联性差、智能化程度低、专业人员少以及新技术推广难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着眼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土木工程行业深度融合,对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2023年03期 v.48;No.225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主宽;范斌斌;周颖熙;张勇;柯维;
旨在基于最新的实测静态与车载动态数据,分析BDS-3完全建成情况下的短基线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定位性能,并与BDS-2/GPS RTK定位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亚太区域,BDS-3 RTK定位性能优于BDS-2和GPS。BDS-2+BDS-3RTK定位性能相较于BDS-2和BDS-3有大幅提升,在观测条件较差的情形下,提升更为显著。静态实验中,仅单频观测值可用、截止高度角为10°时,BDS-2+BDS-3的模糊度解算正确率为100%,显著高于BDS-3(94.2%)、BDS-2(76.5%)以及GPS(48.8%)。BDS-2+BDS-3在E、N、U方向上定位误差序列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21 cm、0.28 cm、0.70 cm,优于BDS-3(0.25 cm、0.26 cm、0.84 cm)、BDS-2(0.31cm、0.37cm、1.00cm)以及GPS(0.29cm、0.39 cm、0.96 cm)。动态实验中,当仅用单频观测值,截止高度角为35°时,BDS-2+BDS-3的模糊度解算正确率仍能达到100%,而BDS-3、BDS-2、GPS的模糊度解算正确率分别为72.5%、54.5%、0.9%,BDS-2+BDS-3、BDS-3、BDS-2、GPS的3D RMSE分别为0.46 cm、0.64 cm、1.80 cm、1.19 cm。
2023年03期 v.48;No.22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舒颖;花向红;闵阳;滕焕乐;吴石军;
为快速有效地分离GP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共模误差(common mode error,CME),采用区域堆栈滤波法、加权堆栈滤波法、相关加权叠加滤波法、距离加权滤波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5种滤波方法对GPS坐标时间序列进行CME处理;基于MATLAB设计了相应的GPS坐标时间序列CME分离工具。并以8个GPS基准站的坐标序列为对象,对去除CME后的GPS坐标序列进行噪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方法能有效降低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提高坐标序列精度,相比其他方法,PCA法滤波效果更好;此外,去除CME后的时间序列最佳噪声模型发生了改变,且GPS站坐标序列噪声模型呈现出多样性并存在个体差异。
2023年03期 v.48;No.22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玉麟;姚宜斌;张豹;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已成为观测冰盖质量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不同机构发布的GRACE数据在估计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研究长期变化趋势时会产生很大不一致性。针对此问题,先分析了用不同GRACE数据估算的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数据之间的差异,再用三角帽(three-cornered hat,TCH)方法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数据融合消除了不同数据间的不一致性。
2023年03期 v.48;No.22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利;张登稣;谢洪;单瑾;
针对现有估计网络空间复杂度高、难以处理高分辨率影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尺度多视立体深度估计网络(scalable multi-view stereo network,S-MVSNet)。以R-MVSNet为基础,提出一种轻量级的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MiniUNet来降低空间复杂度;结合多尺度循环神经网络(multi-sca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S-RNN)来提升正则化网络的感受野;设计半全局正则化(semi-global regularization,SGR)方法将3D正则化问题转化为两个方向上的2D序列正则化问题,以提升深度估计的精度。在DTU、ETH3D及Tanks and Temples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MVSNet能在8 GB显存下处理2K影像,支持的最大输入分辨率是RMVSNet的2.25倍,平均精度较R-MVSNet提升11%。
2023年03期 v.48;No.225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鲁冬冬;邹进贵;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在地形测绘、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点云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变高,若要进一步利用这些数据,还要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因此,如何高效、高精度地对点云进行分类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重点。机器学习不同分类器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矩阵特征值的加权多分类器组合方法,利用矩阵的特征值来自适应调整分配权值,通过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器组合进行点云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结合两种分类器的优势,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和稳定性。
2023年03期 v.48;No.225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卫恒;姚剑;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借鉴二维图像卷积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适合三维点云的卷积操作。点云卷积的作用域是局部球形邻域,输入为三维坐标和空间几何关系。通过点云卷积提取局部特征,使用最远点采样算法采集邻域中心点,根据半径构建球形局部邻域,使用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网络学习空间关系权重,将学习到的关系权重和输入特征相乘,实现卷积操作。基于三维点云卷积,构建了一个多层分类网络模型实现点云分类。使用道路场景的黄石路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23年03期 v.48;No.22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林川;黄声享;张赛;王新鹏;
探索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空间索引的隧道断面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空间索引,利用k维树(kdimensional tree,KD树)和规则格网提取频数分布特征,采用含有多种几何模型约束条件的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完成断面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隧道点云的平均降噪率达到97%,能准确提取隧道断面。
2023年03期 v.48;No.22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舒;王树根;王越;李欣;
深度学习方法在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遥感影像中,由于建筑物呈聚集型分布且目标之间间隔紧密,建筑物目标检测暂未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目标检测方法,将边界框识别与像素级语义分割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聚集分布且间隔紧密的建筑物目标检测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2023年03期 v.48;No.2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薇薇;蒋佳芹;姚剑;
提取房屋结构是重建三维房屋的基础工作,主要被应用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看房、在线家装设计等新兴领域。针对户型图风格多样以及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低、普适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先通过深度学习方法获取墙、门和窗户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再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得矢量化结果。在二维户型图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户型图矢量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023年03期 v.48;No.22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炎;王牧阳;
针对目前运动目标检测领域内较流行的ViBe算法不适用于动态相机的问题,根据平面间变换为单应性变换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单应性变换的改进ViBe算法。利用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点匹配与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计算得到相邻帧的不同平面的变换关系;采用全局光流补偿算法消除运动目标上的特征匹配点对,避免多重单应性变换中包含运动平面的变换;根据多重单应性变换改进ViBe算法的前景判定与背景模型更新,使改进算法适用于运动相机采集的数据。在公开视频数据集CDnet 2014与Complex Background Dataset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算法能在尽量保留真实运动目标区域的同时,大幅度消除相机运动带来的影响,且在精度、特异性以及虚警率上表现出色,实时处理效率能达到20帧/s。
2023年03期 v.48;No.225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维宝;魏毅博;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InSAR)技术是提取植被高度的有效手段,应用其进行植被高度反演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旨在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基于PolInSAR技术的植被高度反演研究的现状,以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国际研究动态。
2023年03期 v.48;No.22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炜健;张棋斐;吴志峰;钱乐祥;
Landsat 8与Sentinel-2数据是当前遥感分类最典型、常用的光学数据源,但这两种数据源在滨海湿地分类中的差异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Landsat 8、Sentinel-2和Sentinel-1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南沙区湿地进行分类,并探讨光学数据源、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以及各特征变量对南沙区滨海湿地RF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Sentinel-2数据参与的方案分类精度均优于Landsat 8数据参与的方案,其分类精度分别为90.24%(单一光学数据参与分类)、85.89%(光学数据与雷达数据融合参与分类)。(2)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对分类精度的提高不大,融合数据使滨海湿地总体分类精度下降(p<0.05),但融合数据在一些滨海湿地类型提取中具有一定优势。融合Sentinel-2与Sentinel-1数据减小了沿海滩涂与浅海水域之间的错分现象;融合Landsat 8与Sentinel-1数据更有利于库塘、红树林湿地信息提取以及湿地与非湿地信息的区分。
2023年03期 v.48;No.225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凤霞;李屹;夏卓异;吴环珍;黎芮君;
红树林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使用Sentinel-2A数据获取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遥感影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湿度特征,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方法,通过多次实验提取出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区域,并探讨了机器学习方法中不同类型分类器在提取红树林过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Sentinel-2A的Band8A、Band11、Band12波段组合能够较好突出红树林特征,结合湿度特征和纹理特征可以提高红树林的分类精度;(2)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准确提取红树林区域,其中,SVM分类精度最高,达到92.31%,BPNN、RF分类精度分别为88.46%、90.38%,Kappa系数表明分类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红树林的分类效果,发现SVM和BPNN等非线性方法能提取出更准确的红树林区域,KNN、决策树、RF等容易造成红树林的错分和漏分。利用SVM和BPNN提取红树林具有识别准确度高、无损图像信息等优点。
2023年03期 v.48;No.22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建平;蒲艺;涂文丽;邓福江;李明明;徐永杰;王春晓;
植被覆盖直接影响地质信息提取的精度,是遥感地质中的难点。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可从像元中剥离出植被成分,进而获得相对纯粹的地质信息,因此具有抑制植被信息的作用。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分解图像的植被像元组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情况描述植被抑制效果,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区域进行地层界线划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划分地层界线。
2023年03期 v.48;No.22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侠;姜雪芹;张灿;方圣辉;龚龑;柳杨华;郭文茜;
为了研究红边波段对水稻生育期识别的影响,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算法,对水稻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 index,NDRE)、红边叶绿素指数(chlorophyll index-red edge,CIrededge)识别的总体精度明显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绿边叶绿素指数(chlorophyll index-green,CIgreen)、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总体精度。NDRE在拔节孕穗期的用户精度比NDVI低,而在分蘖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的识别精度比NDVI高。相比于CIgreen,CIrededge在抽穗扬花期识别精度更高;各波段组合识别水稻生育期的总体精度表现为RGB+RE>RGB+NIR+RE>RGB+NIR,在RGB+RE中加入近红外波段后,总体精度明显降低,相比于红边波段,近红外波段带有较多干扰信息。RGB+NIR和RGB+RE在分蘖期和成熟期识别效果相近,但RGB+RE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识别精度较高。
2023年03期 v.48;No.22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经南;惠雨;杨石琳;
使用2000—2015年的多期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等定量指标,从城市群、个体城市和城市内部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植被覆盖在总量和人均不同层次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水平的空间差异显著,在城市群尺度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在城市尺度主要呈现“郊区强于中心区”的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15年间的植被覆盖变化总体态势向好,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发展水平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3)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相似,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同时,提出促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建议: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和提升城市群城镇发展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方针。
2023年03期 v.48;No.22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旭;刘刚;李政;何敬;何佳蔚;吴勇;
认知区域内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引力角度,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面向城市群的空间引力网络模型及分析方法。用总引力描述单个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总体引力强度,城市引力是多个空间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顾及人口、经济、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因素进行城市引力网络建模,并分析其空间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呈现“双核辐射环”与“多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群理论研究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3期 v.48;No.22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鲁仕维;郑加伟;时朝阳;
分析大型节假日期间居民出行活动所反映的城市活力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其影响要素,对理解人是如何利用城市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以北京市主城区的街道管理单元为空间分析基本单元,基于开放数据平台,通过位置签到大数据定量测定国庆期间北京市街道活力,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高低值聚集特征加以分析;利用回归模型来揭示国庆节期间北京市街道活力与城市形态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形态要素与街道活力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并且不同的城市形态要素影响方式亦不相同。研究结论能加强对空间活力内涵的理解,有助于设计更友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2023年03期 v.48;No.22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竹安;陈乐平;危小建;杨忞婧;
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响应视角为出发点,科学测度空间冲突强度,提出引导策略以期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从南昌市的空间外部压力、暴露性程度及生态格局结构响应3个维度选取与空间资源紧缺程度、城市扩散程度以及空间格局完整性程度相关的9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空间冲突强度,基于冲突的周期性模型划分空间冲突类型,对南昌市进行快速城市化空间冲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冲突强度空间分异显著,表现为整体以东南进贤-西北安义为轴向两端递减,高、低冲突区均呈现出“核心集聚、多点分布”的格局。(2)从县域尺度来看,安义县、进贤县空间冲突强度较低,东湖区及西湖区空间冲突强度较高,并呈现出距离东湖区越近,空间冲突指数越高的空间梯度特征。建议强化城市分区管控、建立冲突预警机制,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2023年03期 v.48;No.225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恒;贺彪;郭仁忠;王伟玺;蒯希;赵志刚;夏碧露;万远;
为满足城市三维应用中大范围建筑模型快速构建与更新的需求,充分利用国产高分七号(Gaofen-7,GF-7)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双线阵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完成建筑自动识别,并形成建筑轮廓矢量数据,通过前、后视影像构建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随后整合建筑的平面与高程信息,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利用三维引擎实现建筑场景的渲染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从GF-7影像生成的0.65 m高分辨率融合影像及1∶10 000比例尺DSM中可以准确获取建筑的分布、形态特征及高程信息。此外,通过三维建模工具构建了LoD1级别的建筑三维模型,运用虚幻4等三维引擎实现了大范围建筑场景可视化。
2023年03期 v.48;No.225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妮娜;冯建华;贾钰涵;
探索建筑物的空间分布模式信息是建筑物地图综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建筑物距离为基础,结合建筑物的大小、形状、方向3种特征因子,将多个聚类算法应用于多边形建筑物的聚类分析,并通过不同的城市街区实地数据集对多个聚类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k-means算法效率最高,但只能识别近似于球形的群组,对呈线性分布的建筑物模式识别效果较差;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DBSCAN)算法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集群,其对参数的选择过于敏感,难以从复杂的建筑物群中识别出连贯的群组;具有噪声的基于分层的密度聚类(hierarchical DBSCAN,HDBSCAN)算法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密度的群组,但对边界区域的建筑物群识别效果较差;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群模式,但难以确定复杂建筑物群的合理划分阈值。
2023年03期 v.48;No.225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子国;黄劲松;
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领域,视觉里程计因其传感器成本低廉、定位精度高、蕴含丰富环境信息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环境中的动态物体会显著降低其解算的精度与鲁棒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辅助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基于几何约束与目标位置约束的方法,能够准确筛选出环境中的动态物体,以提高结果精度,同时能够恢复动态物体的运动轨迹,便于建立语义地图。在KITTI和TUM RGB-D的动态场景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
2023年03期 v.48;No.22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艳磊;朱欣焰;岳瀚;郑业晴;高飞;
为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道路影响因子,选取道路结构、道路附属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16个解释变量,考虑交通事故分布的过度分散性、零膨胀性及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滞后-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并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模型残差的空间依赖性检验等指标将其与常用的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OLS)等回归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车道数、道路宽度、平均车速等因子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
2023年03期 v.48;No.225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哲熙;胡磊;乐鹏;姜良存;
目前防灾减灾业务体系与遥感监测分析能力尚未深度耦合,在灾害应急处理模式、数据资源规划与组织、动态服务体系架构等方面存在挑战。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了台风洪涝灾害应急监测评估流程,阐述了多源灾害数据动态汇聚与接入、任务驱动的灾害模型服务协同、灾情要素高效集成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面向Web的台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提供灾害应急资源按需获取、在线分析、动态专题制图和评估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在海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实际应用。
2023年03期 v.48;No.225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奚春华;刘莉;赵和鹏;张雅;白林泽;程归;李勇;
设计并实现了南通时空信息云平台,具体包括平台服务、数据库和具有南通特色的智慧应用建设,重点剖析了南通时空信息云平台的相关关键技术和平台功能实现,为后续其他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3年03期 v.48;No.225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