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霖;冯梅;
针对现有研究数据的代表性和开放性不足的问题,利用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构建城市活力恢复指数及恢复比率两类指标,对2020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的武汉中心城市活力恢复力和恢复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考察,并通过模型探索性分析影响活力恢复的因素。结果表明,卫生事件后一个月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街道城市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城市建成环境对活力恢复有密切关系,其中对城市活力恢复力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宜居性相关因素,而对城市活力恢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功能多样性。
2023年02期 v.48;No.22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虹;姚怡冰;杨龙;周博为;乔晶;
依托2021年湖北省乡村建设评价工作,选取远安县、孝昌县、罗田县作为典型样本县,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和半结构式访谈,综合评估湖北省典型县的农房建设特征。调查研究发现:(1)各乡镇农房建设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与经济、区位、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一定是必然性线性关联;(2)各县农房建房者专业化程度低,不合理的节约成本和不匹配的空间追求直接导致农房质量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房建设水平提升不同步,导致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村民主观满意度存在落差。提升本地工匠的专业意识、关键知识与技艺水平,加强政府政策制定与技术、法规引导,提倡与新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营造风尚,有利于总体提升农房建设水平乃至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2023年02期 v.48;No.22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军;王彤;刘华;耿晓天;罗天玥;
对大型城市而言,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为导向进行城市建设对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评价TOD模式的实施效能,首先以轨道交通和城市用地的协调程度为切入点,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模型(node-place model),结合城市路网、人口、建筑等多源数据,对地铁站点区域内TOD模式导向下的建设效能进行评估并对站点进行分类。随后根据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ITDP)的评价标准对各类别的典型站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例,研究结果表明,站域土地利用和交通功能的协同发展更符合TOD模式导向下的建设要求。武汉市应当对不同类型的站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其TOD建设效能。
2023年02期 v.48;No.22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小兰;赵晓雪;孙瀛;常译丹;
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环节,提升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使残疾人享受更加公平便利的托养、康复和就业等基本权利。以武汉市主城区内残疾人康复、托养、就业3类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并评价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点现状空间布局的特征,然后结合最小设施点数模型与相关设施布局理论,提出针对性的选址与优化建议,进一步优化武汉主城区内残疾人服务设施配置。
2023年02期 v.48;No.22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启丹;焦洪赞;
从“三产融合”视角出发,设计“摸清乡村家底-三产指数计算-三维特征空间发展类型识别”三位一体的模式识别思路,并以华中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典型代表云梦县为例,识别其乡村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农业、工业、服务业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集聚特征。(2)中工业指数地区和中服务业指数地区占比较大,乡村数量占比分别为39.66%和41.36%。(3)识别全县乡村发展模式为城乡融合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等8种类型,为乡村发展潜力评价与类型识别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02期 v.48;No.22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梅;刘合林;唐永伟;高俊阳;慈慧;
城镇建设用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随着城镇的发展发生功能的变化,可能不同程度地与用途和性质产生差异。以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为准则,采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数据识别城镇建设用地类型,利用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识别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而对比两者的协调水平,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用地类型中存在混合用地功能,用地类型与功能识别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不协调的区域占比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旧城更新改造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2期 v.48;No.22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丽华;李建松;刘权毅;王熙;吕世充;於新国;卢宾宾;
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探究2015—2020年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三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用地功能转型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期间,生态和生产用地下降,生活用地增加,生态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以及两者向生活空间的转移是主要趋势;(2)流域内不同县(区)三生空间变化幅度存在差异,但普遍存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减少、城乡和交通用地增加的趋势;(3)流域人工地表景观格局指数优于自然地表。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视角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景观格局效应,可为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2023年02期 v.48;No.22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会宴;邵润泽;李昊杰;
自然资源部提出在社区生活圈规划中要补齐服务要素短板,特别规定了乡村社区生活圈层级的配置需注重相邻村组之间服务要素的集约配置和共享使用,但并未细化规定集约配置和共享使用的具体实现技术细节,在实际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层级难以适用于具体的要素配置和布局等规划任务。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邻近共享原则的乡村公共服务要素集约配置内涵,构建“网络构建-邻域耦合-指标评价-顺序配置”的配置方法,并具体结合重庆市石柱县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案例实现服务设施的配置。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要素配置方法体现了集约共享的配置理念,能够显著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可为乡村服务要素集约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2023年02期 v.48;No.22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冀海鑫;李爱光;赵翼鹏;刘俊求;
定向地图作为定向运动比赛过程中必备工具之一,其内容确定与表达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及比赛公平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定向越野可视化表达手段,即融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首先,通过分析定向越野情境构成,近一步讨论了AR定向地图表达内容及表现形式,并将表达内容确定为警示信息、选手信息、赛道信息及定向地图4类;接着探讨了AR定向地图技术实现的可行性;最后就所设计符号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AR下的定向地图符号设计效果整体符合选手认知习惯,能够提高选手空间认知能力。
2023年02期 v.48;No.22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一鸣;徐智邦;焦利民;
使用1990—2018年的实体城市边界数据,提出了一种城市形态模式分类体系,并分析了中国实体城市形态特征和模式,结果表明:(1)形态模式保持不变的实体城市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发生形态改变的城市几乎都位于胡焕庸线以东快速城市化地区;(2)空间同城化这一模式的城市扩张速度最为显著;(3)圈层式扩张集中分布在西部,连接式扩张和空间同城化集中分布在东部;(4)东部与中部的城市发展过程类似,区别在于东部主城区之间的合并较多,中部卫星城的发展较快,西部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其他区域,东北的城市形态模式变化较为复杂。
2023年02期 v.48;No.22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婧文;顾建祥;吴杭彬;
在现今万物互联、虚实交融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在探索城市智能运行持续创新的前沿模式和未来发展形态。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作为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战略信息资源,也是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时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立足政策和环境、机制和技术的角度,总结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城市地理信息更新的历史与现状;其次,从变化发现的渠道和机制、变化的种类和区域、更新方案和技术方法 3个方面探讨了数据更新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城市地理信息高效更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3年02期 v.48;No.22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海;贺彪;张琛;林浩嘉;李泽宇;
随着城市规模和场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虚拟地理环境下实现大规模三维场景高逼真的实时渲染是数字城市可视化平台的瓶颈之一。通常利用区域的可见性计算来剔除三维空间数据中被遮挡而导致不可见的对象,从而提高大规模三维场景的渲染效率。针对传统区域可见性计算空间划分粒度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性空间网格划分计算潜在可见集(potentially visible set,PVS)的方法。首先构建场景区域的AABB(axis-aligned bounding box)包围盒,在水平方向上对该包围盒进行四叉树划分,在垂直方向上对该包围盒进行层次划分得到相应的空间场景单元,通过光线投射计算出空间场景单元的潜在可见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来计算场景单元的潜在可见集,可以大幅度提高遮挡剔除率。当相机进入某个空间场景单元后,只绘制当前场景单元的可见对象,对不可见的对象不进行绘制,从而提高实时渲染的帧率。
2023年02期 v.48;No.22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旭;朱梦圆;罗明霞;赵林;胡石元;
基于地价二元构成及供求关系理论,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不仅受表征土地物化资产价值的个别因素影响和外部经济联系引致的区位级差影响,还因土地供需关系的不同使其在行政村之间存在整体等别差异,提出以行政村、均质网格为基本单元分别评定的土地等和级指数为自变量,以个别因素条件统一的样本地价为因变量,构建区域整体的基准地价二元关系模型,并基于模拟退火思想设计了模型回归拟合与动态优化的抽样回放统计方法,以合浦县的集体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应用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有效克服了因集体建设用地及其交易案例离散分布带来的抽样稀疏现实问题,模型优化、结果合理。
2023年02期 v.48;No.22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映辉;王俊琰;詹庆明;
采用武汉市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提取水体及建成区边界,研究了湖泊面积变化强度与建成区距离的相关性.并通过对面积变化强度较大的湖泊周边开发建设的特征分析,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研究的主要结论:(1)武汉市域范围内的大多数湖泊在研究时限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收缩,收缩幅度存在空间异质性;(2)距离建成区近的湖泊收缩强度大;(3)湖泊周边道路交通设施增加、可达性提高,带来人类活动强度和建设速度增加,是湖泊收缩的主要因素。
2023年02期 v.48;No.22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宙峰;樊尚杰;汪裕峻;贺相綦;曾义龙;
结合GIS和RS技术,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四川区域2007—2017年冰川面积变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坡度、坡向、海拔等7个影响因子,通过权重叠加作出该区域冰川脆弱性示意图。结果表明:(1)10年间东南向冰川占比减少,北向冰川占比增加;东向冰川减退面积较大,西向冰川面积整体持平。(2)期间,影响四川地区冰川面积变化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冰川规模,小型冰川(面积小于或等于1 km2)的面积变化主要受夏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影响;而中型冰川(面积大于1 km2)不仅受夏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影响,还受地形因子的影响。(3)四川冰川脆弱性示意图显示区域内冰川均呈不同程度的脆弱性,总体上为轻-强度脆弱。
2023年02期 v.48;No.22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焦洪赞;徐子贤;刘学军;
以湖北省云梦县为例,提出了基于耕地评价的未来土地预测评价体系,以2005—2020年云梦县土地利用为基础,模拟多情景发展模式下的2035年土地利用变化,通过评价不同发展模式的城镇扩张阻力,选择最适宜方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结果表明:使用2005年云梦县土地利用数据,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结果的kappa值为0.829,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表明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可行性,进而构建5类不同情景预测2035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确定云梦县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预测结果。
2023年02期 v.48;No.22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朋根;吴雷云;张培林;
利用DMSP/OLS、NPP/VIIRS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平均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环境指数,利用熵值法建立综合经济指数,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定量分析南昌市2003—2018年的城市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8年期间,南昌市生态环境指数(remote sensing-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夜间灯光指数(nighttime light index,NLI)以及综合经济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2)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质量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耦合协调状态由2003—2013年的初级协调发展向2013—2018年的良好协调发展转变。
2023年02期 v.48;No.22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亢孟军;张梦;刘越;王明军;
为了智能辅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打破商业软件垄断封闭、成本代价高昂的限制,本文提出基于全开源技术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的信息化设计。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的战略目标,对其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特点、技术流程、技术架构进行阐述,深入研究其在多源数据整合、协同式作业及面向确权业务作业流程的定制功能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给出应用案例,旨在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48;No.224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明;卢丹丹;孙雅庚;江威;
为了服务于长江新城的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招商、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率管控工作,以GI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建立了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管理“一张图”平台,实现了对基础数据、现状数据、规划数据、招商数据、工程建设数据等数据的集成管理,并针对长江新城的规划编制与评估、土地开发与利用、招商引资与落户、产业布局与规划、城建计划与实施等实际业务需求,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决策和辅助支持,实现了对长江新城招商引资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长江新城的统筹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2023年02期 v.48;No.224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强;张伟铭;朱恺易;毛媛媛;
街面犯罪是影响公共空间安全的重要方面,而人们的日常活动是犯罪发生的诱因。不同土地混合利用程度空间中人的日常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通过正态分布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探究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街面犯罪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街面犯罪相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空间符合正态分布,且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街面犯罪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根据其影响机制的空间异质性,分别提出了出入人员管控与增强公共空间使用强度两种防控思路。
2023年02期 v.48;No.224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敏;蔡宏;尹枷愿;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移动窗口法和均值变点法提取出最佳地形起伏统计单元,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年、2010年、2015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坡地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起伏区间的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最佳地形起伏度统计窗口为12×12,窗口面积为0.129 6 km~2,小起伏区和微起伏区是主要的起伏类型,其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8%、17.5%;坡耕地和坡林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20年间坡耕地和陡坡耕地下降显著,林地、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水域面积保持稳定。
2023年02期 v.48;No.224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罗婧怡;刘迪;王一方;张清凌;
由于城区人口流失和投资停滞,城市收缩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收缩城市在不同维度(人口、灯光亮度、土地利用)下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也有待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中美两国被公认的收缩城市中各选取9个作为研究样本,从人口、灯光亮度、土地利用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国的城市人口数据在研究时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土地利用数据则显示中美各城市建成区都在持续扩张;夜光数据则表明美国9个城市一直在变暗,而中国恰恰相反。对中国城市的考察不宜仅依据市一级的人口数据做出判断,应该关注从更多维度获取细致数据,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过程的全貌,为城市规划管理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3年02期 v.48;No.224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洁;郭庆胜;王勇;陈恒;
为了提高居民地面实体匹配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松弛模型的不同比例尺面状居民地匹配算法。首先,依据道路信息划分面状居民地数据,每次运行算法只处理一个道路网眼内的面状居民地;然后,扩展初始匹配模式,正反向计算居民地面实体之间和居民地面实体匹配到空两种匹配概率,并根据邻近匹配对的兼容性不断更新初始概率矩阵,直至相邻两次迭代矩阵内匹配概率变化量均小于某一阈值;最后,根据设定的选取规则选出1∶0、1∶1、1∶M和M∶N等4种匹配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识别出4种匹配关系,明显减少了误匹配和漏匹配。
2023年02期 v.48;No.22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