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Journal of Geomatics

 

   

访问量:402071
日访问量:0

高端论坛

  • 顾及人口流动交互的城镇景观动态模拟

    何建华;李纯;

    针对现有城镇空间增长动态过程模型多基于层级中心地理论和空间集聚效应原理,以反映单体城镇的建设用地蔓延式空间扩张为主体,不能满足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状,提出了人口与土地协同城镇化的多中心城镇网络化空间增长过程分析建模的需求,研究人口-土地协同城镇化的城镇多中心空间增长格局情景模拟技术,建立基于人口迁移网络分析的城镇空间发展模拟模型。并以鄂州市为例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鄂州市城镇建设用地持续增长,特别是新型的人口集聚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显著,城镇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与逻辑斯蒂元胞自动机模型(Logisitic CA)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顾及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扩张模拟方法克服了传统CA模型难以模拟和发现新的增长中心的不足,适合多中心城镇发展格局的预测模拟。

    2017年04期 v.42;No.19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8 ]

技术研究

  • 面向医疗可达性的引力模型可获性优化

    熊沁;徐之俊;李维庆;亢孟军;刘婷婷;翁敏;

    提出了一个从可获性方面优化的引力模型,其优化之处在于对医疗需求强度的表达,即将原始引力模型中对每个医院的医疗需求强度从人口势能改为所有居民地来该医院的就医人口数。该就医人口数由各居民地的社会人口学、经济学指标数据和医院信息,经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估算得到。通过考虑个人就医行为,新的需求强度指标能更贴切地反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竞争,并从可获性方面改进医疗可达性的计算方法。

    2017年04期 v.42;No.190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7 ]
  • 基于LiDAR点云数据的电力线自动提取算法研究

    刘晓磊;郑顺义;许磊;

    通过分析LiDAR点云中电力线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阈值滤波和种子点跟踪相结合的电力线自动提取算法。首先,根据电力线高程特征动态获取过滤阈值,将地面点滤除;然后,将点云投影到水平面,并建立位置索引;接着,对影像进行线特征检测,并利用建立好的索引寻找对应的电力线点;之后,对初始电力线点云进行加密;最后,利用种子点跟踪的方法对初检测结果进行精化,在过滤掉噪声点的同时实现电力线点的矢量输出。经实验验证,提出的电力线提取算法可以将实验区内单条电力线的识别率提高至90%以上。

    2017年04期 v.42;No.190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97 ]
  • 基于地面激光点云数据的NURBS曲面重建

    符华年;刘兴虎;李俊峰;

    通过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一个直接针对散乱点云数据重构NURBS曲面的解决方案,即依据点云分块及其拟合的四边界,构建孔斯曲面作为基面,通过基面投影实现散乱点云的参数化,并以最小二乘法完成分块数据的NURBS曲面拟合。曲面验证实例表明,通过该方法所拟合的NURBS曲面是有效的。

    2017年04期 v.42;No.19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6 ]
  • 多层平面单应约束车载街景影像匹配算法研究

    闫利;王奕丹;

    车载街景影像匹配中含有较多难以剔除的误匹配,建议采用一种多层平面单应约束的车载街景影像匹配方法进行剔除。车载街景影像的拍摄对象主要为多层次的建筑物立面,物方平面在立体像对中的投影满足单应约束,所以建筑物立面在影像中满足多层平面单应约束。采用Harris算法提取角点特征,采用SIFT算子描述并用邻近距离比约束匹配获取初始同名点。首先,采用核线约束初步剔除误匹配;然后,结合RANSAC估计立体像对间的多层平面单应删除外点。该方法可删除纹理重复造成的误匹配,提高立体像对间匹配的正确率。

    2017年04期 v.42;No.190 20-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基于POS的多视倾斜影像展绘与筛选方法

    邓非;陈朝霞;李新维;鲍娣;

    以机载POS数据为基础,利用Arc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多视倾斜影像拍摄范围在谷歌地球上的展绘,以及完成对海量多视倾斜影像数据的筛选工作。该方法首先采用测区平均高程和POS对影像直接定位;然后,利用DEM数据迭代求解提高精度;最后,实现数据的展绘与筛选。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对多视倾斜影像的展绘与筛选工作。

    2017年04期 v.42;No.19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利用ICESat测高数据的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冰下湖活动监测及水文分析

    赵秋阳;周春霞;墙强;

    利用ICESat/GLA12激光测高数据,使用重复轨道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Totten1、Totten2和Wilkes1冰下湖在2003-2009年间的高程和水量变化。结合BEDMAP 2数据集生成的水流路径分析冰下湖间的水文联系。结果表明,3个冰下湖在该时间段内有水的持续流动,Totten1和Totten2冰下湖水流入和流出较频繁,Wilkes1冰下湖则在观测时间内水量持续增加。此外,通过分析发现,Totten2冰下湖活动存在周期性。湖水变化特征和冰下水流路径表明这3个冰下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017年04期 v.42;No.19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 利用MATLAB实现DEM可视化方法研究

    拓万兵;吴凤民;

    随着社会生产对数字化地图,特别是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高效实现DEM的可视化已成为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笔者尝试用MATLAB软件实现这一目标,并取得成功,所用方法使得DEM可视化过程变得更为简单、高效。

    2017年04期 v.42;No.19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基于线性规划的传感网数据实时接入与优化

    余耀津;关雪峰;李欢;吴华意;

    提出了基于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的传感网数据接入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基于线性规划的接入线程优化模型,优化接入线程分配,以期均衡分散系统数据接收压力。实验结果显示,优化接入方法支持系统根据接入数据量、传感器类型、接入时限等因素可制定最优线程分配方案,实现以最少的线程完成最多的数据元素接入,提高了传感网数据的接入效率。

    2017年04期 v.42;No.19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VGI道路数据匹配方法

    郦春峰;李精忠;

    多源数据的匹配是数据集成与融合、数据更新等操作的关键,道路网作为城市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交通导航与定位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技术的道路匹配方法,通过缓冲区分析确定解空间并得到初始值,以缓冲区重叠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目标函数,确定初始温度并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对初值进行迭代,根据接受机制是否接受新解,直至达到系统稳定状态,得到最终解。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道路匹配的效率与准确度,对于偏移较大的情况也能很好的匹配。

    2017年04期 v.42;No.19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基于资源三号的DSM自动生成方法与质量控制

    张云翔;于杰;

    以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影像为数据源,基于无控制区域网平差、三线阵影像的核线影像重构、多基线匹配、密集匹配、基于几何约束的半全局优化匹配策略、用SRTM 30m DEM填补DSM空洞等关键技术,实现全国DSM的快速自动生产与质量控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2017年04期 v.42;No.19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1 ]
  • 对吉林一号光学卫星的应急快速处理方法研究

    程富雕;王密;张致齐;方留杨;

    在CPU/GPU协同处理框架下,系统地探讨了光学遥感影像高性能处理方法。首先,实现光学卫星数据处理算法的GPU高效映射,将MTF补偿、传感器校正(包括波段配准和影像拼接)、系统几何校正等算法高效映射至GPU并行执行;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利用CPU高频化优势和加速I/O运算,利用Ramdisk技术在内存盘处理程序数据与结果输出,利用Intel C++Compiler编译优化框架。在GeForce GT 755M(GPU)、Mobile Quad Core Intel Core i7-4700MQ(CPU)的Windows系统环境下,对吉林一号卫星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原始数据进行0~2级产品的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预处理算法相比,此高性能算法的处理时间缩短到了40s以下,最高加速比达到11.216,可满足对海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应急快速处理需求。

    2017年04期 v.42;No.19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北斗系统的观测数据高精度实时仿真并行化研究

    陈晨;黄劲松;张发明;

    针对全球卫星仿真系统要求仿真结果具有高精度性并且仿真过程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根据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基于BDS系统的观测数据实时仿真软件,该软件能够实时仿真生成多频点、多种类、误差可控的考虑多种观测误差影响的BDS观测数据。并对实时仿真过程进行处理,分析其时间性能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化实时仿真BDS系统的观测数据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解决了多星多站仿真过程的实时性要求,同时可以满足导航定位的精度要求,可为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各种新技术研究、方法论证和关键技术测试验证提供数据仿真的技术支持。

    2017年04期 v.42;No.190 52-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
  • 天津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构建

    朱大勇;

    对天津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原理、系统构建及其关健技术进行了分析,该系统集成了传统大地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技术,建立了覆盖整个天津的13个北斗/GPS基准站、数据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平台以及面向用户的服务平台。该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虚拟服务器、数据库集群、网络动态引擎等先进技术,并实现了动态电离层改正模型和南方、天宝两套系统统一运行等关键技术的创新。

    2017年04期 v.42;No.19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9 ]
  • WiFi室内距离交会定位位置的迭代解法

    朱律;沈云中;

    针对WiFi信号进行室内距离交会定位模型中WiFi测距误差引起的线性化误差不能忽略,提出在建立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模型的条件下,利用高斯-牛顿迭代解法来提高室内定位的解算精度。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以最小二乘法求得的待定点坐标为初值进行高斯-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定位精度,但精度仍不及传统指纹算法,该迭代解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2017年04期 v.42;No.19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4 ]
  • 基于BLE室内精确测距模型研究与精度分析

    谭建冬;刘权;王中元;

    由于室内实际环境中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号易受折射、多径、障碍物、散射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测距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基于BLE的RSSI室内测距分析,首先,选取3个室内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其对RSSI测量的影响,并进行实验分析;然后,分析RSSI室内测距模型参数,根据具体室内实际环境采用平均值法优化测距模型参数;最后,提出3种不同滤波方法处理RSSI值。实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和高斯滤波后的测距精度最高,测距误差在0.5m以内。

    2017年04期 v.42;No.19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3 ]
  • CGCS2000框架下多期GNSS网观测数据联合处理

    汪燕麟;刘鸿飞;陈晋春;吴俐民;

    城市GNSS控制网升级改造过程中,由于观测间隔中点位可能发生变动,导致不同期数据的兼容性和解算控制点成果的一致性较差。针对该问题,研究了CGCS2000框架下多期GNSS网观测数据联合处理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期观测数据中存在的重复基线来确定点位变动情况,进而解决多期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以昆明市城市首级GNSS控制网间隔8年的两期观测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方法能确认变动点位并更新坐标,保证了多期联合平差的可靠性,获得了与原有成果较为一致的结果。

    2017年04期 v.42;No.19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与复测

    韩宇飞;何志堂;刘阳;李瑜;师宏波;王坦;

    完成了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新建4个绝对重力观测墩,改造1个相对重力标墩,对所有重力测点进行相对重力联测。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场观测墩建设和重力联测工作均符合相关要求;各相邻重力点间6台仪器测量段差互差均优于40×10~(-8) m·s~(-2);改造后的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最大重力段差值为246 956.8×10~(-8) m·s~(-2)。对比1990年建场值和2000年复测值结果,2014年复测结果显示该基线场稳定性较好,一般重力测量的重力仪标定可以根据测程范围选择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进行标定。

    2017年04期 v.42;No.19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4 ]
  • 惠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测研究

    瞿申润;

    以惠州市为例,概述了惠州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设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同等精度检测、低等级静态测量检测及动态测量检测的实施方式和精度统计,为全面应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提供参考。

    2017年04期 v.42;No.19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顾及分形理论的多特征海底底质分类

    张红梅;张怡婷;何林帮;

    针对传统基于单一分形维数进行底质分类存在近似底质分类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顾及分形维数、空隙特征和多重分形的多特征海底底质分类方法。结合均值、标准差、分位数等灰度统计信息,组成特征向量组,并获取其主成分特征向量组实施底质分类,相比传统方法,本方法显著提高了近似底质的分类精度,并在胶州湾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2017年04期 v.42;No.19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0 ]
  • 多波束水位改正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丁仕军;辛明真;孙月文;翟敏;

    针对多波束水位改正依赖国外商用软件的问题,通过总结常用的水位改正方法,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在VS2010平台下基于VC++进行了多波束水位改正软件的国产化开发。软件实现了距离加权内插法、时差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等水位改正方法,将水位改正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单站、双站、三站和多站模式,提出利用TIN网实现多站水位的交互式、批量化处理,对于推动国内多波束水位改正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17年04期 v.42;No.19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大坝极限位移和扬压力计算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杜伟超;谢谟文;刘兴春;

    水库大坝一旦发生事故会对整个库区和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坝安全问题一直是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背景,利用极限平衡法及有限元法对大坝变形进行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大坝极限水平位移与极限扬压力;通过对大坝实测扬压力和水平位移监测的数据分析表明,各监测数据未超过数值模拟结果,模型的选择与数值分析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作为大坝技术人员分析大坝稳定情况的参考。

    2017年04期 v.42;No.19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利用有限元法的大坝变形分析研究

    李尚者;杜伟超;陈立军;

    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14.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坝27#段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进行了静力分析与动力分析。分析得出了在实际水位作用下的坝顶水平位移值及设计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对大坝变形位移的影响值,并与激光准直测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大坝目前及未来仍然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为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2017年04期 v.42;No.19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 TCA2003测量机器人高程测量精度研究

    李敬唐;

    为了研究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矿区开采沉陷的高程变化监测精度,在分析TCA2003测量机器人的测量原理和观测误差的基础上,对不同条件下的高程观测精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观测棱镜对高程测量精度无影响,观测精度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下降,不同的天气条件对高程测量的精度影响较大,水域附近的高程观测精度下降明显,对实际的观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开采沉陷模拟观测实验表明,TCA2003测量机器人能很好地观测下沉变形,观测精度满足开采沉陷高程测量的需求。

    2017年04期 v.42;No.19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行业应用

  • 基于EPS2008的现状地形图快速成图方法研究

    张鸿儒;

    结合单位目前生产实际,提出一种基于EPS2008的现状地形图快速成图方法,设计了一套方便内业自动成图的点、线、面要素外业编码规则,详细阐述了该种现状地形图快速成图的流程以及自动成图程序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种方法的先进性进行了论证。

    2017年04期 v.42;No.190 95-9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基于CORS的移动外业地理信息核查与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卫春;任家锋;魏雪梅;

    针对基础测绘野外调绘工作的实际需求,设计并构建了基于CORS的移动外业地理信息核查与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给出了系统实现中高精度定位、地图保密、矢量数据的管理、外业采集方便和内业编辑困难等关键问题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内外业数据采集与编辑的一体化,实现了许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但同类产品软件却不具备的功能,贴近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017年04期 v.42;No.19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 地理网络中心服务范围算法研究及实现

    高涛;熊祥瑞;

    地理网络中心服务范围分析是GIS中网络分析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服务范围概念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服务范围分析算法,并在分析过程中加入障碍几何图形,使分析过程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更加准确直观的展示,并利用Geotools等开源软件进行了算法的验证和系统的实现。

    2017年04期 v.42;No.19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地下空间普查成果的质量检查方法研究与实践

    张君华;宋铖;魏保峰;

    地下空间普查项目在昆明尚属首例,须严格统一检查标准,制定检查实施方案。通过分析项目特点,得出质量检查要点,根据要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质量元素、子元素及其权重,并结合实地检测、比对分析、核查分析等方法,人工检查与计算机辅助检查等手段,设定了质量检查方法,从而保障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项目的顺利完成。

    2017年04期 v.42;No.19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 利用傅里叶级数有限项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

    王江荣;袁维红;赵睿;任泰明;

    建立了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有限项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通过比较决定系数、残差平方和以及均方误差等来提取级数项数,并用遗传算法估计相关参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傅里叶级数的沉降预测模型较其他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确度,具有借鉴意义。

    2017年04期 v.42;No.19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融合PSI与水准测量的高铁结构体沉降监测方法

    高文峰;

    结合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监测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与精密水准技术融合的模型,通过实验分析了PSI技术与精密水准技术结合应用于高速铁路沉降监测的精度。结果表明,融合PSI与精密水准技术进行高铁沉降监测是可行的。

    2017年04期 v.42;No.190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地下车站暗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曹民;林志;陈思;周瑾;

    针对红旗河沟大型地下换乘车站的施工风险,通过数值计算模拟施工过程中地表位移变化,利用建筑结构损坏分级标准和房屋三阶段评价分析法就其施工方案对周边房屋安全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将施工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2017年04期 v.42;No.19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武岳庙工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监测分析

    王洪;张兴国;何凤勇;

    以济南市武岳庙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基坑项目为例,分析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并对基坑结构和周边建筑进行施工监测。通过对基坑和周边建筑水平位移、沉降量和变形速度等的监测分析,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济南市所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其他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年04期 v.42;No.19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教学实践

  • 《工程测量学》的SPOC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刘尚国;于胜文;王喜芹;韩晓冬;

    以超星泛雅SPOC平台下《工程测量学》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思路、课程知识的分割与重组、五维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专题汇报讨论式翻转课堂、考核驱动设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通过两年多的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期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2017年04期 v.42;No.19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