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周祥;花向红;王东阁;黎洋;何屹雄;
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点之记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功能,利用Java语言,结合SQLite数据库及百度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技术,对实现点之记数据管理、点位略图的实时绘制、道路到控制点的轨迹测量、点之记的规范输出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点之记相比较,该系统便于控制点信息在工作现场的实时采集和管理,统一格式输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7年02期 v.42;No.18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6 ] - 吴汤婷;徐新禹;魏辉;赵永奇;
引入了一种由卫星轨道数据计算瞬时加速度的实用数值微分算法,分别采用模拟卫星轨道数据、地球重力场和稳态海洋环流探测(GOCE)卫星任务发布的几何法轨道数据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8阶9点10s采样间隔的移动窗口多项式数值微分算法计算加速度的精度最佳,71天实测几何法轨道数据采用相同算法恢复的100阶重力场模型GOCE-PKI-AA与EIGEN-5C模型在80阶以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OCE-PKI-AA模型整体精度优于EIGEN-CHAMP03S,低阶(小于15)部分较欧空局发布的第一代GOCE重力场模型GO-CONS-GCF-2-TIM-R1更接近于EIGEN-5C模型。
2017年02期 v.42;No.18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车通宇;杨力;张传定;刘永;王梦茹;
为了实现对北斗导航卫星的监测与跟踪,需要对其轨道进行预报。利用双行星历(TLE)采用SDP4模型对北斗导航系统的3类卫星(GEO、IGSO、MEO)进行轨道预报,并对比了Trimble公司的接收机历书星历和HPOP高精度轨道外推模型预报出的星历,采用GFZ公布的北斗精密星历对其预报精度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SDP4模型计算速度快,可以实现对于北斗导航卫星的轨道预报,满足跟踪和监测的精度要求,具有实用价值;该模型对于MEO卫星轨道预报效果最好,IGSO卫星次之,GEO卫星最差;3日以内的短期轨道预报可以采用历书星历或者HPOP外推模型预报的星历,但是3日以上轨道预报利用SDP4模型更好;对不同预报时间下的预报轨道可以使用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2017年02期 v.42;No.18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3 ] - 郭际明;杨学彬;陈劲林;
结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项目中的宝林隧洞工程,对引水隧洞洞内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单一导线法、交叉导线法和连续自由设站法3种布设方案,并针对前2种方法加测了陀螺方位角,将其作为新增观测量进行联合平差,得到最优布站方案,用于指导工程施工。
2017年02期 v.42;No.18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1 ] - 王爱学;尚晓东;张红梅;
侧扫声呐成图环境复杂,噪声突出,图像明暗强度与海床底质和地形相关,采用SFS方法开展2D侧扫声呐图像的3D微地形恢复工作,需解决海床声波反射模型和SFS数值算法优选两个问题。结合侧扫声呐成图机理和声能方程,构建了漫反射回波提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性、信噪比、信息熵等参数构建了SFS数值算法反演性能的评价体系;最后采用实测声呐图像开展了4种典型SFS数值算法的微地形反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数值算法,Zheng&Chellappa最小化算法不仅能有效地挖掘二维图像中的三维信息,而且具备较好的抗噪能力,更适合于侧扫声呐图像的三维微地形反演。
2017年02期 v.42;No.18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8 ] - 刘大川;查文富;王爱学;陆振波;
在现有作业模式下,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准)静态测量存在声速误差、姿态信息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声速与姿态参数引起的成图畸变机理,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声速改正代表性误差估值,分析姿态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给出允许成图精度所能容忍的声速误差及姿态偏差的阈值范围,并通过试验验证声速误差与姿态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对成图的影响。
2017年02期 v.42;No.18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朱世芳;张红梅;黄家勇;
为了解决顺直河槽断面流速精确估计及断面流量实时估计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顾及二次流及定点流速的顺直河槽断面横向流速分布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推导出断面流速分布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模型求解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断面的流速模型构建,取得了优于0.06m/s的流速估计精度。
2017年02期 v.42;No.18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杨光;王伟;郭霞;
受计算机硬件条件限制,大区域河道水面模拟因其数据量大、仿真精度要求高而变得异常复杂。以大范围流域内的水面模拟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基于多细节层次(LOD)技术的河流分段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纹理映射技术、多重纹理技术及光照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绘制效率和视觉效果的模拟方法,该方法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得到了验证。
2017年02期 v.42;No.18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徐亚明;崔国立;郑琪;
针对直线度测量时现场环境复杂、遮挡比较严重而无法布设高精度直线基准的情况,利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灵活、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旋转轴直线度测量方法,推导了该方法自由设站和极坐标法测量的精度,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017年02期 v.42;No.18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胡薛毅;黄声享;庞辉;
小波去噪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分解尺度的选择对去噪效果有影响。在论述基于均方根误差变化率的方法、基于总体评价指标的综合法、多指标融合法和复合评价指标法4种小波去噪分解尺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和变形监测实测数据的去噪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均方根误差变化率的方法对处理低噪声信号有良好效果,多指标融合法只能确定小波分解尺度的大致范围,基于总体评价指标的综合法和复合评价指标法可以准确判定小波分解尺度,且不受噪声影响。
2017年02期 v.42;No.18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9 ] - 施凤;张红梅;赵建虎;
针对浅地层剖面数据依赖人工处理工作量大、成果精度不高的现状,给出了一种高精度自动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原始数据解码、浅剖图像生成、多次波压制、噪声消除、海底线跟踪、层界提取等过程。与原人工处理方式相比,浅地层剖面数据的自动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其层界提取结果得到实验验证。
2017年02期 v.42;No.18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孙雪妍;陈晓东;
几何纠正是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形中消除变形的过程。利用摄影全站仪远程拍摄安全壳影像,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能自动化地检测裂缝。但由于拍摄角度、安全壳柱面起伏和相机畸变等因素,会产生倾斜、偏移、扭曲等图像变形,在用于后期图像拼接与分析处理前,必须先进行几何纠正。讨论针对安全壳影像的几何纠正方法,简述了安全壳表面空间方程的建立方法、摄影全站仪的标定方法和共线方程几何纠正方法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7年02期 v.42;No.18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黄晶晶;邢诚;
针对核安全壳表面贫纹理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约束的影像快速拼接方法。利用影像采集时固定的摄影距离、相机间距、航带间距等位置约束条件,对航带内相邻影像进行SURF特征匹配,按比例缩放和裁剪,对航带间相邻影像不进行特征匹配,直接等尺寸裁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能获得视觉效果较好的安全壳表面全景展开图。
2017年02期 v.42;No.18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毛国庆;
针对钢管缺陷的X射线检测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对数字式X射线(DR)影像进行人工判读的方式来检测缺陷,该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为替代人工检视方法,依据DR影像特征,研究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缺陷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传统方法检测出的细小缺陷的效率更高,可满足对缺陷进行在线监测的需求。
2017年02期 v.42;No.18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2 ] - 徐进军;郭鑫伟;张洪波;
现有的单点式挠度测量需要安装目标点,由于点数少,难以全面给出大型物体的变形。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了无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物体表面高精度和高密度的三维坐标。将该技术应用到桥塔挠度监测方面,针对桥塔特点,提取桥塔棱线处的点云,通过去噪、拟合等处理方法,获取在不同荷载情况下整体桥塔的挠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桥塔挠度测量中的可行性。
2017年02期 v.42;No.18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7 ] - 邢诚;张涛;黄晶晶;
安全壳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外界环境,在核电站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外观缺陷检测是安全壳结构安全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核电站安全壳的实际检测需求,介绍了安全壳外观缺陷检查系统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方案,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17年02期 v.42;No.18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7 ] - 邢文怡;
核电工业中,装料机进料管在投放核燃料的过程中绕自身圆柱中心轴进行旋转,旋转过程易出现偏移。针对该偏移误差即圆度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无线数据传输的圆度检测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实时圆度检测系统,适用于核电工业特殊的使用环境,具有高效便捷、经济安全的特点。
2017年02期 v.42;No.18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5 ] - 束进芳;陈晓东;黄晶晶;
面向墙体裂缝检测技术难题,提出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改进张量投票算法。针对现有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噪声影响、精度与效率较低等难题,结合墙体裂缝的自身特征,提出3种改进的张量投票墙体裂缝检测算法,包括分块有选择性张量投票算法、竖向张量投票算法、轮廓膨胀过滤张量投票算法。以实际工程应用中某核电站安全壳壳壁的墙体裂缝检测对提出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原始张量投票算法以及现有裂缝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有效抑制噪声的影响,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均优于原始张量投票算法和现有方法,且轮廓膨胀过滤张量投票算法效果最佳,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
2017年02期 v.42;No.18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 王东;方圣辉;王娣;王文钧;
几何质量是遥感影像产品在行业应用中的基础和关键。以Google Earth为参考,对环境一号A星CCD影像2级产品进行几何质量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几何定位精度、地面采样距离、波段配准精度3个几何质量评估指标,并对长时间、多纬度序列数据进行几何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景产品4个波段各几何质量评估指标基本一致;长时间、多纬度序列数据几何定位精度随时间、纬度变化而随机变化,地面采样距离随时间、纬度变化围绕真实分辨率微小变动,波段配准精度随时间、纬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
2017年02期 v.42;No.188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杨川;刘冠兰;
在高速铁路CPⅢ平面控制测量等应用中,存在方向组内各观测点边长差异较大的情况。当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时,经常出现一测回内长短边之间水平角2C互差超限的问题,严重影响作业效率。通过对2C误差的产生机理、测量机器人自动照准原理及其远近效应进行分析,针对2C误差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试验验证,提出方向观测法中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指标检核的改进建议。
2017年02期 v.42;No.18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张文;黄声享;李洋洋;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2017年02期 v.42;No.188 94-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 张涛;李振亚;
核电站的引水渡槽承担着为核电站排放冷却水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渡槽中常年有大量冷却水流过,不断受到侵蚀冲刷,对其进行安全监测意义重大。设计和实施了一套渡槽伸缩缝监测系统,并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渡槽伸缩缝的宽度与气温有直接关系,伸缩缝两侧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也与气温有着关联,但是变化量较小。
2017年02期 v.42;No.18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管真;黄声享;容金宏;
晕渲表示的地貌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并且具备美学效果。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数字地形分析,通过对太阳高度角、方位角以及高程比例参数的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参数来制作山体阴影。通过叠加山体阴影以及对山体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立体效果更明显的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反映地形地貌的特点,可为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增加晕渲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02期 v.42;No.18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5 ] - 刘美春;肖剑平;贾伟定;
地图集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信息产品,质量问题贯穿整个作业过程,其质量是最终产品的灵魂之所在。以《武汉市地图集》生产实践为例,从综合性地图集的质量要求和已出版的地图集的成果赏析出发,分析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环节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质量元素和质控点等进行阐述,从而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2017年02期 v.42;No.188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