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进贵;王涛;龙凤阳;
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椭圆拟合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先将多个平面内的测量点坐标旋转到同一平面内,统一坐标系后分别进行平面椭圆拟合,得到圆柱形体的中心坐标和半径等特征参数,从而实现圆柱形体定位。采用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算法,利用徕卡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对某大型圆柱形储罐进行了倾斜度和准直度分析。
2014年06期 v.39;No.17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7 ] - 焦永强;
多波束的校准是水深测量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测量成果的精确度与多波束的校准质量密切相关。多波束探头的结构特点、校准参数间的关联性决定了多波束的校准方法。通过实例详述了多波束参数的校准方法及各参数间的关联性,提出了Fansweep20多波束参数校准顺序与成果分析要点。
2014年06期 v.39;No.174 10-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 - 刘云波;李柏;
介绍了海洋测绘中水深测量的特点以及进行水位改正的原因,采用时差法进行水位改正的前提条件及改正原理,采用迭代法计算验潮站间相似系数和潮时差,求解待定点的水位改正数。通过实例应用,证明时差法水位可以在潮汐性质基本相同的海域进行广泛应用。
2014年06期 v.39;No.17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8 ] - 李崇伟;花向红;杨克明;邱卫宁;
提出了一种GPS跨河水准拟合方法,即由GPS大地高差用BP神经网络方法拟合得到的高程异常差,求跨河点间的正常高差,并给出了利用MATLAB语言实现拟合方法的步骤。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在选用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适合的训练函数的条件下,采用输入点的坐标差、大地高差,输出高程异常差的BP神经网络设计来进行GPS跨河点间的正常高差计算,可以达到较好的精度。
2014年06期 v.39;No.17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6 ] - 方长远;赵建虎;梁国栋;
隧道断面测量系统TSMS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沉管水下对接精度和可靠性,为确定测量精度,研究了TSMS的工作原理和定位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定位误差模型及流速影响模型,分析了流速对TSMS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14年06期 v.39;No.17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夏传义;郭启幼;张顺期;袁金球;帅勤辉;张丽;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及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确定了ITRF08下的中国大陆区域的速度场。结果分析表明,整个大陆区域在欧亚板块运动背景下,其平面运动速率大致在0.45~22.15 mm/a,高程方向运动速率大致在-5.68~5.22 mm/a。这是由于中国大陆区域在西南受到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对中国大陆进行推挤,东北区域受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力,再加上日本海在此基础上的弧形外张力影响的结果。此外,中国大陆存在两个旋转(齿轮效应):西部顺时针旋转,东部逆时针旋转。因此,对中国的中部从北到南产生一个拉扯、挤压的力,在这一区域就出现抬升和沉降同时存在的现象。
2014年06期 v.39;No.17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2 ] - 范宏涛;王夏莉;王小华;亢凯;
利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我国沿海13个省市的高程异常,结合实际的GNSS水准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GNSS水准实测的高程异常与EGM2008模型的高程异常之差的标准差是11 cm。
2014年06期 v.39;No.174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纪志刚;李丽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的设计要求越来越新颖,大楼的建设形状和高度不断突破。在施工、运营阶段,建筑的变形监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施工中必须实时提供建筑物的形变信息,给施工单位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运作。对大楼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IBIS-S系统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高精度实时变形监测,实时掌握建筑物的动态变化。
2014年06期 v.39;No.17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5 ] - 陈雪丰;黄斌;李勇;章迪;
介绍了天堂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监测及实施方案,统计和分析了多年的监测成果资料,得出如下结论:1一级、二级电站三维控制网稳定可靠;2一级电站高边坡各监测点无明显变形;3二级电站大坝水平及垂直位移均在变形限差范围内,靠左岸部分测点变形相对较大,应重点观察左岸山体地应力的影响。
2014年06期 v.39;No.17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1 ] - 刘小龙;邱卫宁;杨克明;刘一江;
通过分析传统GM(1,1)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混合LS-TLS)的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宁夏某深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中。同时,将此模型与最小二乘法(LS)的GM(1,1)模型及整体最小二乘法(TLS)的GM(1,1)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所求水平位移的预测值。结果表明,混合LS-TLS的GM(1,1)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预测精度更高,在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014年06期 v.39;No.174 36-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2 ] - 王俊丰;花向红;
提出了高铁沉降监测起算基准点稳定性判断指标,根据误差传播理论提出指标,给出了如何根据基准点稳定性判断指标确定稳定的基准网平差起算点方法,并通过武咸城际铁路基准网复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
2014年06期 v.39;No.174 39-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6 ] - 张巧英;
详细探讨了多测量手段集成的吴山石佛院造像数字化测绘项目的具体作业流程和关键技术,建立了石佛院精细、准确的数字化档案。针对石佛院造像表面特征复杂、数据海量、跨度大、测站多等特点,提出基于闭合导线整体平差分配模型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配准方法,通过序列拼接、坐标转换、整体匹配和数据统一化来实现大场景、多视点和三维点云的全局配准。
2014年06期 v.39;No.17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9 ] - 张荣华;李俊峰;林昀;
针对目前土方测量中对快速、准确和高精度计量的需求,以及采用传统方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外业工作量大等问题,介绍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土方测量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土方量算满足精度要求,同时,还给出了该技术在土方量算应用中的相关定量指标,可为相应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39;No.17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63 ] - 应申;靳凤攒;李霖;朱利平;曹晓航;
分层分块是当前电子地图的主要数据处理和组织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TMS和Google地图系列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组织管理。但是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瓦片模式的分层分块都是以栅格或图片的方式进行组织,缺乏对矢量数据进行分层分块的研究。在C#开发环境下,给出了基于Arc GIS Engine,按照TMS标准,对矢量数据进行分层分块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实际项目中开发了矢量数据分层分块功能模块。
2014年06期 v.39;No.17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14 ] - 刘金榜;李建松;柯晓龙;张帆;
探讨了在Arc GIS支持下提高人机交互解译生产效率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多用户并发编辑和协同验证的遥感影像解译系统、双重编码策略、基于要素模板的属性自动赋值、拓扑错误避免和批处理。通过201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影像解译检验了其合理性和高效性,为提高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生产效率提供了生产经验。
2014年06期 v.39;No.17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84 ] - 谭金石;吴云辉;范海生;曹圣军;
针对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对三维建筑模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c GIS平台,利用航空影像及其4D产品进行城市快速三维建模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建模数据来源、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技术路线等,并进行了试验及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2014年06期 v.39;No.17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2 ] - 许超钤;姚宜斌;张豹;张顺;
为解决当前现代测绘基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及拓展CORS系统的应用与服务,构建了基于网络的现代测绘基准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基于采用VRS技术的CORS系统,管理员通过本系统能够便捷有效地监管用户,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且在坐标转换参数及似大地水准面成果保密的前提下,使用户能够实时测得高精度的地方坐标和正常高,这使得现代测绘基准服务能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该系统平台,还实现了监测CORS覆盖区域上空电离层及对流层的功能,拓展了系统的应用与服务。
2014年06期 v.39;No.174 62-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6 ] - 田晋;
测绘仪器类型多样,同一类型包含不同名称的仪器,同一名称的仪器还可以有多台不同编号的仪器。为有效管理测绘仪器,从数据库设计与创建入手,对仪器的入库登记、出库(检定、外借、维修)等操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出仪器查找的逐级过滤法及对应的仪器三段式编码,设计了7种仪器状态,并分析不同状态的转换关系,对报表自动添加条形码,实现了利用条码扫描枪对报表条码扫描,自动调出报表的仪器出库记录集,并快速加以返还的作业模式。
2014年06期 v.39;No.17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5 ] - 吴媛;张毅;
以200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遥感领域1172个项目为样本,系统分析了遥感领域近10年来研究方向:遥感机理研究、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遥感定量反演模型与方法、遥感动态监测与预测以及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等。根据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细化子研究方向,得到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变迁情况,并进一步以关键词统计方式阐述了近年来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
2014年06期 v.39;No.17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