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进贵;张士勇;李琴;张洪波;
随着GBSA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变形监测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基于GBSAR的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对推广这一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2016年06期 v.41;No.18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2 ] - 郭强;尹业宏;宣扬;
详细推导了惯性测量单元(IMU)精度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信号跟踪环路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IMU辅助的高动态载波跟踪环路误差精度,比较了不同精度IMU辅助GNSS信号捕获性能,证明了分析推导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指出了惯性卫星超紧组合导航系统对IMU的精度要求。
2016年06期 v.41;No.186 9-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宋宇;朱锋;卢立果;刘万科;
零速修正技术是克服捷联惯导(SINS)定位定姿误差发散最为实用的一种约束方法,该技术包含零速区间探测和零速更新两个部分,其中,零速区间探测是零速更新的基础。基于实测数据,对广泛应用于行人微机电系统(MEMS)组合导航中的4种零速区间探测方法在车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捷联惯导(GNSS/SINS)高精度组合导航中的实际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低通滤波器预先消除陀螺和加速度计数据中的高频噪声,进而提升角速度能量探测器零速区间探测效果的改进方法,并给出了不同窗口的最佳阈值范围。
2016年06期 v.41;No.18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2 ] - 朱建伟;袁国辉;温康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益成熟,基于该系统建立覆盖广州市北斗卫星导航连续定位服务系统,经对网络实时载波相位差分(RTK)初始化时间和精度进行的测试,进一步证实了系统服务效率与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16年06期 v.41;No.186 17-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余前勇;刘志平;
探讨了智能手机惯性传感器校正的九参数模型的6种形式,利用模量方程构建椭球模型,并通过多项式分解得到类似线性化的迭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似线性模量标定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手机传感器多位置标定实验时,无需严格控制传感器标定位置或姿态,便可获得传感器的校正参数。以三星S3手机采集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数据进行标定实验,计算结果与分析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智能手机传感器的快速标定。
2016年06期 v.41;No.18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闫中亚;汪云甲;刘克强;王行风;
针对室内定位中基于位置指纹的K近邻法采用固态K值无法得到最优定位结果的问题,提出自适应K值选择的K近邻法。算法利用相邻定位点短时间间隔内空间位置变化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规律推测运动趋势,并与不同K值的定位结果构建的空间矢量进行匹配,从而自适应地从K近邻法的不同K值中选取最优的K值。同时依据室内AP的几何布局特征划分多个矢量域内,并对定位结果进行区域改正。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抑制较大误差的出现,提高定位的实时性、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2016年06期 v.41;No.18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5 ] - 贾永红;周明婷;冯在梅;罗伦;阳柯;
根据遥感影像路上桥梁的光谱特征和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路上桥梁的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道路矢量数据确定道路缓冲区,对缓冲区边缘进行检测与矢量化;然后,去除道路两边的防护带、道路上的车辆、道路绿化带、交通标志线等的干扰,以及去除桥梁本身的阴影确定路上桥梁的平行边;最后,利用几何参数完成路上桥梁目标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路上桥梁。
2016年06期 v.41;No.18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罗海燕;廖芳;郑文武;邓运员;
为了进一步发掘蚁群算法的应用潜力,提高分类精度,将相关性引入分类规则发掘过程,试图在蚁群算法挖掘规则时既考虑像元的光谱信息,又兼顾邻近像元灰度的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蚁群算法。算法包括对单个像元的分类规则挖掘和顾及邻域像元相关性的分类规则挖掘,单个像元的分类规则挖掘中,为使信息素缓和增加,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保证算法具有适当的收敛速度,采用自适应方案调整参数。顾及邻域像元相关性的分类规则挖掘中选用了优势类、优势度、类熵和邻域类相关性等4个指标,以反映邻域相关性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顾及邻域蚁群算法的分类结果精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总体精度提高了3.00%,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建设用地、裸地等复杂地物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顾及邻域蚁群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提取光谱信息复杂的地物,有效地减弱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干扰。
2016年06期 v.41;No.186 35-3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李芹;阳春花;梁雪松;王智甫;
以西藏(东)地区为例,选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选择地表覆盖分类中的水域作为分类研究目标,通过特征分析与流程设计,形成适用于该地区特定影像的面向对象的水域信息提取方案。生产应用测试验证了该方案在地表覆盖信息自动提取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2016年06期 v.41;No.18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3 ] - 何亚东;姚宜斌;许超钤;钱超群;朱建树;
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南地区2001年至2011年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和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具有相同尺度的周期,主要包括半月周期、月周期、季节周期、年周期及年际震荡周期。提取出的PWV与实际降水量间相同尺度的周期相关性较强,分析得出PWV内部许多不同的震荡周期是导致实际降水量表现出周期特征的原因。
2016年06期 v.41;No.18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彭海;姚宜斌;雷祥旭;
基于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的地表温度近36年(1979-2014)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柴达木盆地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高原地表温度的整体变化有一个约3a的震荡周期,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升温率都在0.01℃/a以上,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柴达木盆地和巴彦克拉山的大部分地区升温率在0.03℃/a以上,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4个季节的升温趋势并不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最高升温率为0.1℃/a,出现在春季,最低为-0.06℃/a,出现在夏季。帕米尔高原局部地区在春、夏、冬3季均出现了降温现象。
2016年06期 v.41;No.18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4 ] - 阮玄晨;罗年学;陈梓;
由于受到特殊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使得山洪灾害的发生愈加频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监测,提高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以越南林同省多怀县为例,利用FFPI方法对该区域的山洪潜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区域的洪水风险评估和分析,并给出了山洪风险专题图。
2016年06期 v.41;No.18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谭先科;黄劲松;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组合模型的网络RTK参考站间模糊度解算和误差项提取方法。采用模型削弱对流层延迟影响,组成双差观测方程,利用Kalman滤波估计模糊度和电离层参数,固定模糊度后,进一步计算对流层参数。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固定的双差模糊度是准确、可靠的。
2016年06期 v.41;No.18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2 ] - 胡云龙;李波;柳华桥;黄祖登;
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其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需设法对其进行改正。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模型改正,在编程实现Hopfield模型和Saastamoinen模型的基础上,结合CDDIS提供的.zpd格式对流层延迟参考值,对比分析了对流层延迟模型值和参考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对流层延迟模型在天顶方向吻合很好。随着高度角的减小,模型差异逐渐增大。当高度角在10°左右时,模型差值甚至达到23~24cm。因此,观测数据的处理需要根据测站情况,选择合适的对流层延迟模型,以改善定位的精度,获得好的定位结果。
2016年06期 v.41;No.186 62-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王立兴;
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铁路勘测、地质调查、预可研和初测及方案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铁路勘察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2016年06期 v.41;No.186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张静;杨博;王密;龙小祥;
基于国际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应用较多,针对大区域范围内的中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无控制区域网平差的DOM快速制作还鲜有提及。以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影像为数据源,基于自主光学遥感卫星姿态低频系统误差检测与标定及稳态重成像的传感器校正方法、大规模区域网数据高效组织与区域网自动构建技术、无控制区域网平差技术、影像密集匹配技术、DOM自动纠正技术,实现了全国DOM产品的快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无需地面控制点,并能有效提高中国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真正实现全国DOM产品的快速生产。
2016年06期 v.41;No.186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8 ] - 刘念;
介绍了基于坎尼边缘检测算法的遥感影像自动绘图的实现及其误差分析,简述了其配合遥感影像自动绘图的过程及数学解释,再配合部分源代码及实例来验证自动绘图效果,同时依据相关知识对影响数据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本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便进行完善。
2016年06期 v.41;No.18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卢书;董志勇;
针对现行的觇板检校方法存在数学模型不严密以及检校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几何图形拟合分析法检校觇板代替方向值偏差分析法,给出了几何图形拟合分析法的检校原理和作业流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几何图形拟合分析法不仅数学模型严密、检校效率高,且检校精度要比现行的方向值偏差分析法要高一个数量级。
2016年06期 v.41;No.186 7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汪燕麟;刘鸿飞;王利华;周定杰;
针对现有的地形图图件坐标转换方法中存在的一致性差、处理复杂、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DWG文件的图件点对点坐标转换方法,建立了大地坐标4参数转换模型与AutoCAD软件中仿射变换模型的联系,研制了地形图坐标转换软件,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保证了图件上各类实体在转换前后的一致性,利用软件进行图件坐标转换,图件上提取特征点坐标与大地控制点坐标转换后的结果一致,图件转换过程中没有额外的精度损失。
2016年06期 v.41;No.18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6 ] - 余红举;吴晨曜;周军元;高凌;李勇超;
在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以湖北省DEM生产项目为例,针对原始资料繁多而且复杂,以及DEM生产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结合相关新软件,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有效的作业方法和建议,为以后多源数据生产大范围DEM产品的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2016年06期 v.41;No.18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 - 刘天清;于春辉;
针对衡阳市石鼓区雨污水管网合流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对排水管网数据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定向和物探点号唯一的特征以及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基本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广度优先的排水管网连通性分析算法,并将此算法应用于衡阳市石鼓区地下综合管线系统,实现了高效、科学的排水管网连通性分析,精确获取管网流动物质来源,为排水系统末端污水处理、科学化的城区污水排放规划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016年06期 v.41;No.18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陈新;周斯黎;
针对移动数字城市应用平台服务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总结出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并在对移动数字城市应用平台服务端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上,依照功能使用将该系统划分为数据整合模块和网络服务模块两大功能应用模块。
2016年06期 v.41;No.18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